别再囤泡面了!利用苹果、纸巾 让蔬菜储存更久(组图)

文/苏冠米

在中共肺炎(又称武汉肺炎、新冠肺炎)大流行下,很多国家的民众居家避疫,开始自己煮三餐。有些人因不方便出门买菜,又担心蔬菜不耐存放,因此囤积了许多泡面和罐头,甚至天天以泡面为食。其实,如果用对方法,买回来的新鲜蔬菜可以保存一周,甚至更久。

利用生活小物 延长食物储存期限

在疫情严重的地区,为免病毒传播,政府建议减少出门购物次数,因此民众偏向一次采买许多食物,泡面和罐头成了许多人的首选。但这些食物调味较重,且往往含添加剂,不适合过多食用,新鲜的食材仍是理想选择。蔬菜类只要妥善处理,也能存放较久。例如耐放的洋葱、红萝卜、马铃薯、地瓜等根茎类蔬菜具抗氧化功效,在疫情期间多食用有益健康。

林口长庚临床毒物中心资深护理师谭敦慈分享自己的保存方法,只要巧妙利用一些生活小物,就能轻松延长食物储存期限。

● 丝袜:将废弃的丝袜洗净,装入多颗洋葱。每颗中间打一个结,然后将整串挂在阳台荫凉通风处。欲烹煮时就剪下一颗。

苹果+铝箔纸+纸袋:将马铃薯装入纸袋,并在中间放一颗苹果。纸袋外层或内层再围一张铝箔纸。接着,松松的折起袋口,放在阴凉处。

谭敦慈解释,马铃薯容易发芽,而且发芽后有毒,不能再食用。然而苹果释放的乙烯可抑制根茎类食物发芽。另外,马铃薯照到光也易长芽,因此纸袋再加一张铝箔纸可隔绝光线。

将马铃薯装入纸袋,并在中间放一颗苹果,可以避免马铃薯发芽。(Shutterstock)

乙烯也有催熟水果的效果,因此不能把苹果和香蕉放在一起。谭敦慈补充,香蕉也能释放乙烯,所以整串香蕉熟得快。她习惯将香蕉剪成一根一根,并平放在通风处让乙烯散掉,避免过早变黑、熟透。

● 湿纸巾:将胡萝卜的蒂头切掉,用湿纸巾包住,顺着胡萝卜的生长方向以直立方式放入袋子里,再置于冰箱存放。

谭敦慈分享她自己的常用作法:胡萝卜或白萝卜买回来后先削皮、切块再放入电锅蒸煮,最后分装冷冻。每次要吃时取出一份,加点其它菜、肉一起烹煮,就可省去卤煮的时间。

● 厨房纸巾:叶菜类买回家后,用厨房纸巾包好,避免沾水,然后直接放入塑胶袋内,袋口打个松结,顺着蔬菜生长方式直立放入冰箱最下层的蔬菜室冷藏。如果存放空间不大,稍微倾斜也可以。

有些市售蔬菜可能为了保持新鲜湿润而喷水雾,谭敦慈建议选购表面较干的蔬菜,因为水会加速腐坏。而无论是有无喷湿的蔬菜,最好都用厨房纸巾包住,从而调控水分。本来就耐放的高丽菜,切开后用厨房纸巾包起来再放入塑胶袋里,可以放更久。而外层塑胶袋不能密封,避免将水汽封在袋子里。

选购表面较干的蔬菜,可避免过早腐烂。 (GEORGES GOBET/AFP via Getty Images)

经过这样处理的绿色蔬菜可以放一星期,但因为叶菜类放超过5天后营养素会渐渐流失,建议还是在5天内食用完毕。

谭敦慈也喜欢买蕃茄,但会挑选绿一点的番茄,较有利存放。蕃茄不需要冰冰箱,放在阳台通风处即可。

菇类最好挑选有包装的,例如真空包装的金针菇,不要拆开、直接存入冰箱可放一星期。若是散装菇类,建议先别清洗,而是切掉蒂头,用厨房纸巾包好再放入密封保鲜盒,并在2~3天内吃完。

至于其它真空包装或未开封的米、谷类和干货,未开封时放在干燥阴凉处即可,但开封后要放入冰箱。

冰箱保持7成满 食物管理要“一目了然”

很多民众习惯将采买回来的东西一股脑儿往冰箱塞,但堆积太多食物的结果,往往是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谭敦慈指出,冰箱内容物不要超过7成,应有3成是空的;而她家里的冰箱,其实仅使用了3成空间。这是因为,冰箱若塞满食物,不仅容易脏乱,也常令食物被遗忘,放到过期或腐败。

同时,冰箱被堆满,也让人难以掌握存放了哪些食材,导致重复购买造成浪费。

因此,冰箱的管理原则是让所有食物“一目了然”。

谭敦慈指出,冰箱里最常被放到过期的是酱料,因此酱料要放在一起,让家人清楚有哪些种类,避免重复购买。虾米、干香菇、红豆和绿豆这些食材可用透明密封袋封好,排列在冰箱门上,以便清楚掌握剩余的量。

对于近期采购的泡面和罐头,也建议一同平放于抽屉内,拉开后就知道家中有哪些存货。

至于冰箱区域的划分,她提醒,切好的水果和熟食要放在冷藏区域的上层,生食和解冻的食物放在下层,避免解冻的汁水往下滴而污染到熟食。放冷藏区的熟食要在2天内食用完毕。

囤积过多粮食易造成浪费,应适量采买,一星期的量就足够。(AFP via Getty Images)

谭敦慈呼吁,任何食材都应适量采买,买一星期的量就够了。她发现很多人容易买过量,最后因腐败、过期而丢弃,“不希望人们浪费食物,因为这些都是农民的心血”。

由于台湾目前尚掌控住疫情,外出采买只要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回家立刻洗手,基本上是安全的,因此谭敦慈不建议台湾民众囤积太多食物。“疫情严重地区的民众会比较辛苦,”她说,但仍建议依家里人口规划一周食材份量即可,吃多少、买多少。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张信燕)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