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英论坛】朝鲜战争塑造亚太格局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4年12月13日讯】从1950年6月朝鲜入侵南韩开始,到1953年板门店停战协定签订,朝鲜战争持续了整整三年时间,交战双方各有超过百万的伤亡数字,近200万平民死亡。战争的各方,都宣称自己获得了胜利。实际上,战争永远没有胜利者,但这场战争,却对东亚的政治格局以及各国后来的国家政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长津湖美军全建制撤离 共军非人性冻死惨烈

独立电视制片人李军在新唐人《菁英论坛》节目中表示,朝鲜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是一场非常惨烈的战斗。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下令进入朝鲜作战,11月27日长津湖战役开打。

这场战争,不是美国人打你,是共军去包围突袭美国的陆战一师。当时中方第九兵团有3个军、12个师、16万的兵力,去围剿美国的陆战一师,但最后的结果是,陆战一师全建制突围出去。陆战一师原有总兵力大概是23,000多人,打完仗之后,还剩19,000多人,战死、受伤4,000多人,阵亡大概600多人。而中方损失是非常惨重的,整个兵团战亡大概有5万多人,受伤人数就更多了。战争打完之后,整个第九兵团的20军、26军、27军回中国调整,大概几天以后,20军、26军都取消了。

大纪元资深编辑与主笔石山在《菁英论坛》表示,这个战役还有一些细节,第一个是,那一年朝鲜遇到了百年未遇的严寒,气温降到了零下40度;第二点,因为共军是由南方原来华东野战军调过去的,是三野的,他们的冬装是普通的棉衣,应付不了东北的严寒;第三点,他们知道美军陆战一师要进来,把“口袋”都布好了。但是因为后勤装备不到位,美军走走停停,绝不前进。所以,本来共军布好了,以为第二天、第三天美军会进来,结果美国人拖了六天七天才进来,共军的干粮已经吃光了,在那里冻着。我看过美国一些老兵的回忆说,最后发起冲锋的时候,共军根本不是冲锋,就像僵尸一样,身体是直的往前走,冻得根本就走不动,所以就非常容易被全部干掉。

历史学者李元华对《菁英论坛》表示,这一次美国的突围战是非常成功的,因为除了刚才讲的整个全建制撤离了,还包括10万难民也都跟着安全撤离,而中共的军队没有在任何一个地方有赢的。所以这场战争,在中共军队里面其实一直也有争议,中共一直没有拍所谓的宣传片。

如果按今天中共说的,当时是那么壮观的一件事情,为什么之前几十年它不敢提这个事情,中国人都不知道,就是它觉得自己也不好意思拿出来说。只不过在现在新的背景下,中共觉得这是中美最大规模的一个正面冲突了,而且是美军撤离。其实美军策略就是碰见中国的正规军,就要撤到三八线以内,不跟你在三八线以外去打这个战争,这是有军令、有国策在的,如果美军想跟你打仗,它也不是这个兵力的投入了。

这就能看出来,中共在各个点上都没有赢,但在它的宣传下就是大赢,然后,还要通过电影洗脑,歪曲、编点添点佐料,把它作为政治宣传材料,鼓动民族主义,继续仇美,从这个战争来讲,真的不是它所说的那样。从伤亡、兵力、战斗结果,中共没有任何一点可以拿出值得炫耀的。

李元华说,包括对自己国家,按中共讲叫子弟兵,就是拿别人家孩子不当孩子,可以随便冻死,冻伤冻死了几万人。没有棉服,为什么让这些人去送死?所以中共在战争过程中表现出的这种非人性,拿人不当人,是非常恶劣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共煽动宣扬民族主义,你要是再去支持它的话,就等于葬送你自己,葬送你的孩子。

中共战俘多愿去台湾 朝鲜战争最大受益者是日本和台湾

李军在《菁英论坛》表示,当时中方和朝鲜提出来,对战俘要全部遣返,美方坚决不同意,决定不强制遣返,双方僵持不下,一直拖到大概1953年3月5日,这一天斯大林去世了,19日,赫鲁晓夫上来之后,立刻就同意自愿遣返。

中共军队俘虏大概有2万多人,真正回去的是6,000人,其余14,000人去了台湾,蒋介石很高兴,把他们称之为反共义士,还专门给他们建了一个“义士村”。但是那6,000回中国后待遇很惨,到文革时期,很多人被拉出去批斗,好多人自杀。

石山在《菁英论坛》表示,朝鲜是接近3万人被俘,比中国多,自愿遣返回国的有27,000人。就是说朝鲜的战俘里面愿意到南韩或者印度,别的国家去的不到3,000人,大部分人回到了朝鲜,这在当时是一个很重要的比较。毛泽东是非常没有面子,中共的军队去了,结果大部分人跑台湾去了,朝鲜的军队被抓的只有不到10%的人去了南韩,其他全回到朝鲜。

石山说,朝鲜停战协议有三个方面签字,中国,朝鲜,彭德怀、金日成,南边是盟军司令,也就是联合国军司令,本来应该是美军司令和韩军司令一起签的,但南韩的李承晚拒绝签字,他认为以美国人的实力,完全可以帮我把朝鲜统一。最后美国以联合国军队总指挥的名义签了字,所以那个上面只有三方签字。到现在,战争状况没有结束,现在韩国军队的最高指挥实际上是美国人。所以,朝鲜战争从三八线开始,最后在三八线停战。

李元华在《菁英论坛》表示,在战争过程中其实受益的很多。比如,中共一直要进攻台湾要统一,因为打朝鲜战争,它没有能力了,已经跟整个自由世界对立了,被联合国判定为侵略战争,它已经在国际上被孤立了,它也没有能力完成所谓统一大业了。还有日本,日本是一个战败国,日本在经济恢复当中,正是因为朝鲜战争,接到了大批后勤物资的生产订单,等于有一个外力助推它经济上的发展。

李元华表示,这场战争死亡约200万人,不管是朝鲜人民军,还是李承晚的部队,战争给国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非常大。

朝鲜战争是两大阵营之战 最大输家是朝鲜和中共

资深媒体人郭君在《菁英论坛》表示,朝鲜战争的本质,我认为它不是两个国家或者是几个国家的战争,而是两个阵营的战争,是自由世界和共产阵营的战争。从这个角度看,这场战争它是没有胜负的,从三八线开始到三八线结束,从纯粹军事角度看,也是如此。如果从国家的角度看,最大的输家应该是朝鲜,它从此分裂成南北两边,尤其是朝鲜,到现在老百姓还过着世界上最贫穷的生活。

第二个输家,我认为是美国,算输了一半,美国输的是政治上而不是军事上的。在这次战争之前,美国参加所有的战争都是对方认输投降,但在朝鲜战争上没有。很多人因此认为,美国输了,重要的是对美国军事上的迷信没有了,这也是麦克阿瑟将军不服这口气的一个原因。但是,美国从此有了一个政治上的迷信,就是说不管付出多少代价,美国都会出头来维持安全,国际警察一直延续到现在。世界上任何国家出问题,都去找美国出头。

第三个输家是中共。朝鲜战争之后,中国经济实际上是崩溃了,之后饿死了3,000万人,这不能说与这场战争没有关系。因为这场战争,对中共后来整个政治经济的布局和计划,都有很大的不利影响。

郭君说,在朝鲜战争中的中共,已经很清楚地意识到是打不过美国的,以长津湖那样的五个打一个都不行。所以,韩战之后,中共对世界的基本认知就是,世界大战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中共以后所有的经济政治的设计,都是按照这个前提进行的。

战争是一个极端的状态,战争体制是一种极端体制,中国在毛泽东时代,一直是战争体制,很多工厂都是军事化制度,这种体制是无视人的基本自由和基本权利的。那个时候中国非常普遍的就是夫妻分居,很多人都被派到大山里面工作,家庭都是分开的,所以对科技和文化的创造带来毁灭性的影响。

郭君说,毛泽东不是一个正常的人,他是个疯子。实际上当时中共高层都反对介入朝鲜战争,但是因为彭德怀支持,彭德怀当时说了,大不了我们就当做解放战争多多打了几年,毛泽东听了也特别高兴赞同,为什么呢?因为中共和国民党的内战,当时苏联不看好,美国也不看好,连中共自己都不看好,毛泽东当时提出要再打八年,后来说五年,最后三年不到他就打赢了,所以毛泽东当时是雄心万丈,他觉得自己了不起了,简直是无所不能。所以当时中共的认识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出了一批共产党国家,那么第三次如果再发生世界大战,他打出一个红彤彤的全球共产主义。所以对他们来讲,老百姓死人,经济不行,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牢牢垄断政权。

郭君表示,共产党这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体制,就是一种极端的战争体制,朝鲜战争不过是加速了中共的这种行动而已。美国军方意识到中共军队不好对付,因为它没有理性,所以在军事的设计上,基本上采用了防守的政策,因此,它主导了东盟的建立。最早的东盟是五个国家,是军事同盟的关系,冷战之后才慢慢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当初就是为了对付中共的。

无韩战大陆可能变台湾 习近平妄图统一超越毛

李军在《菁英论坛》表示,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如果这个战争毛泽东没有出兵,那时候杜鲁门是想拉拢中国的,那就很可能美国那时候也会来支持中国。如果1950年开始,中国跟美国开始合作的话,我相信中国有可能现在已经走向民主和自由。如果那时候毛泽东不发动战争,中国现在有可能很大概率上是一个扩大版台湾。

李元华在《菁英论坛》表示,习近平其实没想把自己塑造成小型的毛泽东,他一直想要超越毛泽东,完成所谓的祖国统一大业,这是他给自己设定的一个人生目标。其实你看他集权也好,包括军队整肃也好,他真的不在意这个国家经济如何,老百姓生活如何,他是一直要完成他这个理想。如果从这种意义上来讲,他这个理想要实现,真就是把整个中国带入了深渊,中共可能也在这过程中就彻底覆灭。

李元华说,我觉得习是有可能要打台湾的,至于是什么时间点,什么契机,他是伺机而动。他要看全世界的反应,看美国的反应,看其它地区的反应,我想他一意孤行的可能性有,但中共整个这架国家机器也未必像他想的驾轻就熟,一堆小人在他身边,未必他能指挥动所有。我觉得他自己有这理想,但是未必能实现。

新唐人、大纪元推出的新档电视节目《菁英论坛》,是立足于华人世界的高端电视论坛,该节目将汇集全球各界精英,聚焦热点议题,剖析天下大势,为观众提供有关社会时事和历史真相的深度观察。

本期《菁英论坛》全部内容,敬请线上收看。

《菁英论坛》制作组

转载和引用《菁英论坛》文章 ,请保持原文内容,并标明出处。

(责任编辑:刘明湘)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