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自来水5月已变质?原水粪大肠菌群涨730倍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7月20日讯】杭州饮用水发臭事件持续发酵。官方数据显示,当地原水污染早在一个月之前就已经爆发,一个水库粪大肠菌群骤涨730倍。网民猜测,“今年肯定出现了某些事情。”

中共河南官媒《大河报》7月19日报导,杭州苕溪原水粪大肠菌群数值超过三类标准,5月粪大肠菌群涨730倍。

根据中共余杭区政府官网公布的《2025年6月余杭区水源水水质情况》,苕溪永胜取水口粪大肠菌群数值超过三类标准(三类标准为小于1万个/L,而实际检测数值为1.6万个/L)。

根据相关规定,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超过三类(四类和五类),已不适合引用,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网络截图)

根据中共生态环境部制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标准,一至三类水关于粪大肠菌的标准是,一类水质<200个/L;二类水质<2000个/L;三类水质<1万个/L。

根据余杭官方网站公布的2025年1-6月水源水水质数监测数据,苕溪永胜、奉口两个取水口粪大肠菌群检测结果显示,奉口取水口粪大肠菌1-4月都达标,5、6月超标,为三类水质。

永胜取水口粪大肠菌群1-4月都达标,为一、二类,且检出值较低。但从5月开始,数据开始出现异常,5月份数据是7300个/L,为三类水质;6月份急涨到了1.6万个/L,为四类水,接近五类限值。

此外,还有两个水库,甚至达到了2.8万和2.4万个/L。

(网络截图)

有网友留言:“我特意对比了去年同期数据,相对来说都很正常。偶尔出现一次高值也会在治理后恢复正常也就是说,今年肯定出现了某些事情。”

杭州臭水事件爆发后,网络热传是因为水管接驳了污水管。有网传当地公安通报指,是当地水务集团一名干部报复上级,通过修改指令将该市主城区13个管道接驳粪水排污管道。但当地官方通报随后称“异味来自藻类”,并称“粪水”说法是“网络谣言”。但该通报引发广泛质疑。

许多网民质问,如果只是水源藻类变质,经过水厂过滤后,只可能水质会有问题,不可能出现恶臭和大量异物。

《大河报》的上述报导,与杭州市官方“异味来自藻类”的通报口径有些相似,将“臭水”源头指向取水的水库。

7月16日,杭州余杭区市民反映家中自来水没法用,发臭、发黄,还有异物。许多网民相信,只有污水进入自来水管才会产生这种效果。

(记者李郦综合报导/责任编辑:云涛)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