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闻】美中关税战下 省吃俭用成中国民众主旋律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4月30日讯】美中关税战升温。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贸易战冲击和就业不确定性的多重夹击,越来越多中国人开始主动压缩开支,以防未来风险,“省钱”成为当前中国社会的生活主调。

美中关税战是否进入谈判,目前是陷入双方各说各话。不过,在双方互加高额关税下,导致部分商品关税超过100%,引发中国大量外贸产品堆积如山,企业停转,员工被迫放假。

福建肖先生告诉记者,他那些做进出口贸易的朋友说,现在公司经营很艰难,快生存不下去了。

福建肖先生:“现在很难过,现在很多人出来打工,连工作都找不到,饭都没得吃了,搞国内工程的也失业了,做外贸的进出口的公司,现在的订单量就少了很多了,都停掉了,我上网在微信里面聊,现在物价拼命涨,拼命涨物价,就是要把人逼疯了。”

上海居民何秀珍女士4月23日告诉自由亚洲电台,她每天出门看到的都是菜贩和蔬菜店,服装店却突然少了许多。随着中国经济持续低迷、企业倒闭潮频传,越来越多的人像何秀珍一样,开始过紧日子。“省吃俭用”已不再是个体节俭的选择,而是一种社会性现象。

大陆异议人士 季风:“尤其是搞外贸的,单纯做外贸的至少有几百万人,现在已经有一半失业了,如果再加上带货的电商,那又是几百万,具体数字我不太清楚。这两拨人是几乎做外贸、做电商,基本上都没戏了,你现在看整个东莞空了,义乌小商品市场空了。”

中国外销商透露,现在做什么都不对,干脆选择“躺平”,也有内销业者表示,由于外销企业迟迟没有接到订单,于是转为内销,造成内部竞争激烈的恶性循环。

季风:“朋友出来现在大家都不约出去吃饭了,偶尔不得不出去吃,都找一点经济实惠便宜的地方去。经济萎缩,GDP造假,连经济学家都在说政府造假,一切都在下滑,它突然告诉你GDP还在增长,你相信吗?”

大陆知乎“火星经济瞭望”有版主分析,北京、上海3月消费显着下滑,大宗商品跌幅超全国均值,汽车、通讯器材等领跌。消费补贴政策刺激效果疲软,家庭债务高涨抑制需求,人口下降加剧零售颓势。税收下降与GDP成长背离,折射内需疲软。两大一线城市消费遇冷,或成全国消费市场收缩的警讯。

季风:“我这次从家乡贵州走回来,路上别人开车送我半个月,沿路玩了六七八个地方,每个老板都说自己今年挣不到钱,每个老板没有一个说他今年比去年好,或者挣到大钱了,没有,说的最好的就是能维持就不错了。王岐山已经说了,中国人吃草都可以过一年。前天深圳有一个视频,有一个大叔,可能是那种打短工的那种到处串的,农民工大叔,挑个担子饿晕了,没饭吃,以前见过饿晕的人吗?”

中共政治局25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华尔街日报》的分析文章表示,中共党魁习近平要求全体官员强化“极限思维”,为长期对抗做准备。

大陆法学博士宋涛:“中美关税战,中共到底能不能奉陪到底,根本上其实不取决于中共本身,因为中共向来是虚张声势的,它奉陪到底,它不用付代价,付代价的是中国人民。所谓的爱国派,纯属骗局,那些所谓的宁可赔本也要加码,进入股市的那些底层韭菜们,他们根本不知道在中共眼里,他们这些所谓的爱国者的底层小民,完全就是韭菜。”

美国亿万富翁、对冲基金经理比尔‧阿克曼(Bill Ackman)在社群平台发文指出,关税战持续的时间越长,企业对中国市场的的信心就越容易动摇。他警告,如果不能尽快达成协议,“所有依赖中国供应链的公司将转向印度、越南、墨西哥、美国或其他国家。”

编辑/黄亿美 采访/李郦 骆亚 后制/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