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鹏观察】美经济衰退了?川普换上双引擎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5月02日讯】美国第一季度GDP数据出炉,市场一片哀嚎,但是美国经济并没有衰退!因为,经济学家们忽略了一个关键数据,而且川普给美国经济换上了两个新引擎。

沙特拒绝限产石油,美国和乌克兰签署世纪矿产协议,俄罗斯要麻烦?

美国第一季度经济没衰退 川普带来双引擎

美东时间周三,美国第一季度GDP数据刚一出炉,股票市场就炸锅了!美国经济分析局(BEA)官方数据显示,实际GDP年化初值下降了0.3%,这是自2022年以来首次负增长。很多人惊呼:美国经济衰退了!

但真的是这样吗?我告诉你,不是!

1. 进口数据异常,掩盖经济真相

让我们来拆解一下美国官方数据。我们经常说中国经济依靠三驾马车,在美国则是四驾马车,GDP=个人消费+私营企业投资+政府支出(包括消费和投资)+净出口,用字母表示:GDP=C+I+G+(X-M)。

而这一次,造成美国第一季度GDP下降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进口激增。数据显示,第一季度进口增长了41.3%,商品进口更是暴涨50.9%,创下五年来最大增幅。净出口对GDP的拖累高达近5个百分点,这是有记录以来最大的负面贡献。为什么进口突然暴增?答案是川普的关税政策,企业担心之后进货成本上升,于是在2月和3月拚命的提前囤货。根据GDP计算方法,进口要从总额中扣除,这直接拉低了GDP增长率。

但是,这种临时性、突发性的进口囤货,不会成为经济常态。扣除这部分短期行为后,美国经济的核心动能依然强劲。第一季度的核心GDP增长了3%,即消费支出和私人投资剔除出口、库存和政府支出的波动,高于2024年第四季度的2.9%。

其中,美国经济最大的动力源——个人消费支出,年化季环比初值为1.8%,超出市场预期的1.2%,显示美国民众的消费需求依然稳健。

可能有人会问,现在关税压顶,第二季度真的可能保持增长趋势吗?会不会数据更难看?答案是不会。我们仔细分析会发现,现在的数据里面,藏着两个好消息,美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已经悄然出现。

2. 第一个新引擎:AI投资热潮

在私人投资中,我们展开子项目,会发现有一个非常亮眼:企业设备投资,增长了22.5%。而这个背后的最大推手是什么呢?答案是人工智能(AI)。

这些设备投资,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工厂和实验室设备,还有大量的是服务器、数据中心硬件等投资。

目前AI技术已经进入“部署与扩展”时代,企业对硬件、软件和研发投资激增。微软、谷歌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甚至开始投资小型核反应堆,为AI数据中心提供能源。这不仅带动了科技行业,还进一步刺激了能源与制造产业链的活力。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估计,AI可能在2030年前为美国经济贡献13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10%。

AI正深度改变各个行业。在医疗领域,AI诊断工具提高了疾病检测的准确率,例如斯坦福大学开发的一款AI系统,能以95%的准确率识别皮肤癌,帮助医生更早发现病症。在制造业,AI优化了供应链,降低了成本,比如通用电气利用AI预测设备故障,将停机时间减少了30%。与此同时,AI创造了大量高技能工作岗位,例如数据科学家的需求在过去五年增长了300%,许多大学甚至开设了AI相关专业来满足市场需求。

当然,AI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挑战。首先,数据中心的高能耗问题日益突出。据国际能源署(IEA)估计,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可能在2026年占全球用电量的10%,这对能源供应和环境可持续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其次,AI技术的快速发展,可能改变美国传统制造和工作模式,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可能在长期内引发社会问题,例如低技能工人面临被自动化取代的风险。尽管如此,AI对美国经济的正面影响目前仍占主导地位,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的动能。

可以说,AI已成为美国经济振翅高飞的第一对翅膀。

3. 川普新政:投资热点燃第二引擎

当然,严格来说,美国的AI投资热这支新增长引擎和川普的关系只有一半。而另一支引擎,和川普有更紧密的关系,那就是他给带来了巨额投资。

上任100天,川普动作频频,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根据白宫统计,各大企业和基金公司承诺的投资已经高达8万亿美元。包括:苹果公司(Apple)投入5,000亿美元,用于制造与人才培训;英伟达(NVIDIA,也译辉达)投入5,000亿美元,建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另有来自OpenAI、甲骨文(Oracle)与软银(SoftBank)等企业合计5,000亿美元的投资承诺等。

其次,川普通过行政命令放宽了对油气勘探的限制,例如允许在阿拉斯加北极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ANWR)进行钻探,并取消了拜登政府对电动车补贴和《通货膨胀削减法案》中对可再生能源的资助。这些都刺激了传统能源和制造业的投资热情。

再次,川普还计划延长《减税与就业法案》(TCJA),减免个人所得税,并提议将企业税率从21%下调至15%,这会直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据高盛估计,企业税率下调,将使标普500指数企业的盈利,增长5个百分点。

第四,川普的关税政策,虽然带来了不确定性,但也刺激了国内制造业的投资。过去几十年,美国制造业外流导致经济高度依赖进口,而川普的政策让大批在美国销售的制造企业,加速回流美国。

这些巨额投资将在未来几年落地,成为美国经济的重大动力。

沙特增产、美乌协议 俄罗斯面临新挑战

说完美国经济引擎,接下来我们转向国际战略层面。

川普第一个100天,民调对于经济和国际关系都评分较低,表示了部分美国民众的担忧。不过,4月30日,有两个重磅消息传出:沙特拒绝限产石油,美国和乌克兰签定世纪矿产协议。这两个消息预示着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1. 沙特最大调整:不限产,接受长期低油价

据路透社报导,五位了解谈判情况的消息人士称,沙特阿拉伯官员向盟友和行业专家通报,沙特不愿通过进一步削减供应来支撑石油市场,并且可以应对长期的低油价。

这可能意味着沙特为首的石油输出国(OPEC+),将转向增加产量并扩大市场份额,这是五年来的一次的重大政策转变。

对沙特来说,增产对石油价格构成了显着压力,可能使其损失数百亿美元,这对其经济多元化计划(如NEOM未来城市项目)造成挑战。然而,沙特似乎愿意承受短期损失以换取长期市场份额。

低油价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它降低了美国和欧洲等主要消费国的通胀压力,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可支配收入。另一方面,低油价对石油出口国(如俄罗斯和委内瑞拉)构成严重挑战,可能加剧其经济困境。特别是俄罗斯,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之一,低油价对其财政收入的冲击尤为显着。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沙特的增产决策也反映了全球能源市场的复杂博弈。沙特增产,部分原因是美国的压力,它还要平衡与其它成员国(如俄罗斯)的关系。低油价也可能迫使包括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在内的高成本生产国减产,从而让沙特在长期内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这个关系很微妙。

说起来有趣,国与国的关系有的时候会带上强烈的个人色彩。大家可能记得,拜登政府时期,美国和沙特关系搞砸了。2021年后美国通货膨胀高企,沙特死活不肯增产、帮忙降低油价。甚至当拜登求着上门,沙特最后也只给了增产一万桶的象征性回应。

到了川普2.0时期,沙特要买美国1,000亿美元军火,还要给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并愿意配合美国降低油价和通货膨胀。待遇如此鲜明的对比!

2. 美乌矿产协定,重塑地缘政治格局

低油价极大可能是川普外交的一个重要抉择,因为它可以重创俄罗斯财政。IMF预测,俄罗斯2025年GDP增长将从4.1%降至1.5%。石油收入占俄罗斯财政的40%,低油价可能迫使它削减战争开支或国内福利,引发社会不满。

前几天,川普和卢比奥多次表达了对普京拖延战争的不满。这可能意味着川普在胡萝卜和大棒之间,未来将越来越多的拿出大棒针对俄罗斯。

4月30日,美国和乌克兰还签署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矿产协定,主要内容包括:
1. 美国放弃对乌克兰过去三年所有援助的索赔。这部分资产价值高达上千亿美元,但是美国不要了,白送。
2. 双方成立基金,共同投资于乌克兰矿产、能源与基础设施领域。
3. 基金对矿产有优先权,但需要以市场价格获取,乌方不得向第三方提供更优惠条件。
4. 对于开采资源,由乌克兰指定、出土地,美国出资金、技术和人才,利益双方共享。
5. 尽管美方未提供军事保证,但透过战略投资合作,实质上形成了安全防护网。协议还明文强调双方为“长期战略结盟伙伴”,美方支持乌克兰的安全、重建与国际整合。

我认为,这是一份双赢的协议。对美国而言,协议有助于减少对中国稀土供应的依赖,强化AI、电动车与国防产业链的自主性;对乌克兰而言,提供了战后重建资金来源,并帮助乌克兰更深地嵌入西方产业体系。

这项协定也在地缘政治层面削弱了俄罗斯的影响力。美国为乌克兰提供了一份不叫安全保障的安全保障:由于美国利益深入乌克兰,会让俄罗斯投鼠忌器,不敢再轻举妄动。要知道,乌克兰有相当部分的关键矿产在俄罗斯控制区或者靠近该地区。俄罗斯敢对美国动武吗?当然不敢!

所以,正如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声明说的那样,这份协议向“俄罗斯领导层发出明确信息”,即川普支持“自由、主权和繁荣的乌克兰”。而且“需要明确的是,任何为俄罗斯战争机器提供资金或供应的国家或个人,都不得从乌克兰的重建中获益。”后面这句话写进了协议里,其实也是说给中共听的。

川普第一个100天主要是解决内政,包括驱逐非法移民、放松管制、对政府内部改革。下一个100天,川普会把通过减税法案、推动企业投资美国,以及俄乌停火协议、美国与不同国家的关税协定、以及伊朗核协议,放在重要位置。届时,普京和中共会分别做出什么反应呢?

总之,美国第一季度经济并未衰退,AI和巨额投资这双引擎,让美国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沙特增产和美乌协定,则给俄罗斯带来新挑战,全球格局正在重塑。

而无论是经济还是地缘政治,背后都有复杂的博弈,但主流媒体或专家们往往不会告诉你真相,甚至会故意误导。因此,面对铺天盖地的媒体话术,我们更应冷静思考、寻找事实。

看懂AI,看懂能源,看懂投资方向,就是看懂世界格局重构的起点。

——《秦鹏观察》制作组

(责任编辑:叶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