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闻】危机驱动下 战术调整 中共与美达成协议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5月13日讯】美中贸易谈判在日内瓦初步达成共识,双方同意暂停“对等关税”90天。中共面对美国总统川普的关税政策,从一开始的态度强硬以牙还牙,到达成协议,转折的过程犹如过山车。评论认为,尽管北京试图以平等对话包装让步,但经济基本面的恶化速度显然超出了预期,迫使决策层在政治风险跟经济崩溃间做出权衡。

美中双方结束为期2天的闭门贸易谈判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5月12在瑞士日内瓦宣布,双方同意暂停“对等关税”90天。

根据联合声明,从5月14日起,美国将暂时把对中国进口品的关税税率从145%调降至30%,而中国则把对美国进口品的关税税率,从125%降至10%。

台湾南华大学国际事务与企业学系专任副教授孙国祥:“美中在日内瓦的谈判进展,本质上是危机驱动的战术调整,而非战略转向。中国经济在房地产泡沫破裂、地方债务危机、出口萎缩三重压力下,已无力承受持久的贸易战。尽管北京试图以平等对话包装让步,但经济基本面的恶化速度显然超出了预期,迫使决策层在政治风险跟经济崩溃间做出权衡。”

中国资本市场资深人士徐真:“目前中国经济的持续下滑,叠加美中关税战的影响,已经重创了中共经济的发动机外贸出口。外贸危机也就是经济危机,已经蔓延到了各行各业,金融业就是受影响比较大的领域。目前美中贸易谈判有实质性的进展,说明中共的经济已经病入膏肓,已经威胁到了中共的政治安全,中共已经认怂了,被迫上谈判桌。”

据Wind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中国A股有48家半导体产业链公司出现净利润下滑,其中13家公司由盈转亏。多家公司在财报中坦言,行业面临下游需求不振、产品价格承压等挑战。

中国下一个更大的危机,恐怕是银行倒闭潮。《第一财经》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已有近200家中小银行被注销,数量远超过去三年的总和。

徐真:“由于银行业的特点,其破产周期会滞后于实体经济破产的重整期,但是不会缺席。近期,中国大量的资本用向破产重整行业,就说明了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困境。”

台湾南华大学国际事务与企业学系专任副教授孙国祥表示,中国金融领域的真实现况究竟为何?外界无法全盘掌握,不过可以从金融机构、金融领域受到其他部门的影响来推论。

孙国祥:“ 失业率高起,消费因收入下降,社会保障不足而难以提振,这些结构性问题、地方债务问题持续存在,2025年中国大陆金融体系现在正面临多重的压力,由于经济增长放缓,房地产危机持续发酵,因此导致银行系统风险上升与政策干预的交织,形成复杂的局面。

学者指出,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利润下降,核心资本充足率面临考验,部分区域性银行流动性危机出现,房地产相关贷款占银行总资产的比例仍超过25%,房价持续下跌加剧坏帐的风险。

孙国祥:“我们可以看到大陆政府有进行像是金融监管强化的干预,推出所谓的八项增量的政策。货币政策宽松的预期,导致的是当前我们评量中国金融体系,可以是这样说,处于稳风险与保增长的权衡当中。房地产危机与银行脆弱性仍然是最大的隐患,尽管政策干预力度加大,但经济结构转型缓慢,外部环境恶化与数据的不透明,使得金融系统的真实风险难以全面的评估。短期内,区域性银行危机与资本外流压力可能会进一步的凸显。”

2025年前4个月,中国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合计约人民币3.5兆元,年增约84%。《第一财经》引述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分析,今年以来,无论是新增债券还是再融资债券,与去年相比发行规模都有大幅增长,这跟宏观经济形势相关。目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外部形势更加复杂,地方需要加快发债筹资对冲风险。

编辑/黄亿美 采访/骆亚 后制/陈建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