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北京水灾报导前紧后松的诡异

【新唐人2012年7月30日讯】(新唐人记者剑彤综合报导)北京的一场大暴雨水灾,让中共官方以及媒体报导前后不同的态度对比,摆在公众眼前。以至于有舆论调侃,伦敦奥运开场,中国媒体界中很多人还没有提起兴趣,因为北京还有很多事“没弄明白”,特别是对水灾报导的这一紧一松。

美国《世界新闻网》发表署名文章,表示对中共官方和大陆媒体报导北京水灾前后不同的“百思难解”。

中共官方从刚开始对死伤数的收紧,对民间行动的挤压,到“头七”之日,郭金龙率队到郊区去鞠躬。

虽然有人说晚做好过不做,不过,大部分舆论声音是持批评态度,认为郭金龙不过是作秀。

而颇具讽刺的是,郭所到访的房山区十渡镇,尽管其带领了一批官员做“双手下垂式”的鞠躬,但据官方报导,十渡镇却是“无人伤亡”的。虽然有十渡镇的居民告诉《新唐人》记者,大雨过后,尸体是“几十具,几十具的打捞上来”。

文章说,虽然官方的态度“反差很大”,但媒体对水灾的报导,其前后的差异,南北的不同,就“更难以令人理解了”。文章进一步说明:“所谓前后差异,同样是指前紧后松,南北差异,则是说事发地北京的媒体,最后可以破限,而远在广东的南方报系,则被当地号称开放的主政者绑死。”

法广7月26日透露,三天前,据信是来自中共中宣部的禁令要求,“对北京水灾报导要减少数量,要坚持正面报导,不要搞反思性报导和评论。”多位媒体人证实收到了上述命令。所以北京的媒体,全部按官方口径行事。

但到了“头七”前夜,伴随着北京官方公布77名遇难者详细名单,北京的媒体突然被松绑,其中《新京报》最为突出,制作了22个水灾版,其中有8个逝世版,且每版都是一个故事。

就在《新京报》受到民间广泛赞颂的同时,也有很多人在问,这份刚被北京市委宣传部收编的报纸,没人怀疑其勇气,但也没人怀疑其被绑得更紧,怎会有此表现。

《世界新闻网》的文章特别提到,中央级官媒也有表现,如《人民日报》有范正伟文章:伤亡人数不是“敏感话题”;《中国青年报》有评论,谴责因言治罪。这些现象都“值得注意”。

而一向以敢言著称的南方报业,则受到严厉的监控和打压。

南方报业旗下的《南方都市报》深度周刊和《南方周末》的北京7.21水灾报导分别被审查官员阉割。

26日,北京暴雨,南周七名记者跑了2000公里,采访了24名死难者家属,却在最后八个版面被毙,史无前例的开了“天窗”。

原《商务周刊》主编高昱曾说:“南周昨天被毙的八个版。只是讲了一些死难者故事,没有任何出格……这些大红叉,将那个雨夜逝去的生命和家人的恸哭一笔勾销,将中国媒体和知识份子的使命与信仰一笔勾销。”

据说南方报系在省委宣传部上班的头头,在南周悼亡人的版面上,还打下大红叉,着实“令人震惊”。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