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兜铃酸基因解密 损肾又损肝

【新唐人2013年08月08日讯】解开马兜铃酸引起的基因突变,了解致癌机转,这是长庚医院与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长期合作结果。研究同步在8日发表在“科学转译医学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马兜铃酸(英语:Aristolochic acids,简称AAs)也被称为马兜铃总酸、增噬力酸或木通甲素,是一类具有致癌性和肾毒性(英语:Nephrotoxicity)的硝基菲羧酸。[1]这类有机化合物天然存在于诸如马兜铃属(Aristolochia)及细辛属(Asarum)等马兜铃科植物中,而这些植物曾广泛地被用作中草药。

据中央社报导,林口长庚医院院长翁文能说,马兜铃酸曾被广泛使用在中草药,是一种具有致癌性和肾毒性的硝基菲羧酸有机化合物,台湾在2003年已禁止使用这些中药材,但之前使用马兜铃酸所引起的肾病变,至今仍影响民众健康。

林口长庚医院泌尿肿瘤科团队与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长期合作,透过次世代基因定序分析,解开马兜铃酸引起的基因突变,了解致癌机转,并将研究同步在8日发表在“科学转译医学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林口长庚医院泌尿肿瘤科主任冯思中说,以造成的基因突变能力强度来说,马兜铃酸是最强的致癌物质,所引起的泌尿道上皮癌,是抽烟引起肺癌的8倍,是紫外线引起的皮肤黑色瘤的111倍。

冯思中说,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马兜铃酸的特定基因突变会造成肝伤害,肝脏是重要解毒器官,因此马兜铃酸也会在肝脏代谢,增加肝癌发生率。

冯思中提醒民众不要乱服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因为马兜铃酸的伤害是长久的,曾受毒害的民众需长期追踪,若出现无痛性血尿、腰痛,或是摸到硬块时,应尽早就医治疗。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