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博社村2成家庭涉毒多次暴力抗法 警方参与

【新唐人2014年1月13日讯】上月底广东涉毒严重的“第一大村”陆丰市博社村, 遭广东多地警方摧毁,曝光了该村有两成家庭参与涉毒,并多次暴力抗法, 当地党政部门干部充当毒贩“保护伞”,陆丰公安局机关干部以及当地派出所所长和民警与制毒团伙勾结参与贩毒。

两成家庭参与制毒

1月13日,《新京报》报导说,去年12月29日凌晨,广东警方重兵突袭陆丰市博社村,派出三千多警力,封锁海陆空,实施集中清剿。

广东警方通报说,近三年,陆丰冰毒占全国的份额已经超过三分之一,在陆丰“三甲地区”(甲子镇、甲西镇和甲东镇)涉毒第一大村――博社村,20%的家庭直接或间接参与制贩毒,已经形成“家族式运作,产业化经营,地方性防护”的局面。

这个地处粤东的海边小村博社,0.54平方公里,1万4千多人口的弹丸之地,如何沦为“制毒第一村”引发舆论的聚焦。

村民老蔡介绍,博社是个“半农半盐半渔”的贫困村子。年轻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讨生活”。但少数村民则在当地“捞起了偏门”。

陆丰政法系统一名官员透露,博社村邻近甲子港,该港80年代初便与香港通航。当地村民通过水路走私摩托车等物,曾一度泛滥。

在博社村村民走各种“门路”讨生活的时候,绝迹多年的吸贩毒活动,在广东死灰复燃。

陆丰市禁毒办主任林春家介绍说,“上世纪90年代末,主要是购买麻黄碱提炼冰毒;到2012年上半年,村民开始大量购买某些含有麻黄碱的感冒药提炼。”

一位当地药商介绍,麻黄草是一种含麻黄素的常用药材,提炼出麻黄碱后可制造冰毒。

村民老蔡对记者说,当时各地车牌的卡车涌入村庄,整车整车地拉麻黄草,“有时直接卸在进村的路边”。

村民剥感冒药胶囊,一个月收入过万元;将麻黄草剪切成两三厘米长,一天收入少则300元,多则600元。

“而一个壮劳力种地的月收入,不过1000多元。”前述政法系统官员说。这也成为村里两成家庭参与制毒的原因。

过去的几年中,由于提炼麻黄素,整个村庄都常年笼罩在一股化学药品气味中。

在博社村村口的垃圾堆放处,当年还曾立过一个落款为“村委会”告示牌,写着“严禁乱倒制毒垃圾!”

民警与制毒团伙勾结

报导说,当地党政部门干部涉嫌充当毒贩保护伞的有14人,除村干部外,还有陆丰公安局机关干部,当地派出所所长和民警等

在去年12月29日的清剿行动前,当地警方曾多次在博社村禁毒,但屡禁不止。清剿行动结束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广东警方高层回应,原因之一是:一些执法、公职人员里应外合充当保护伞等。

警方查明,博社村毒贩的“幕后老板”,是汕尾、陆丰人大代表,身兼村支书和村主任的蔡东家,及村支部副书记蔡汉武。前者也是此次行动的头号目标人物。

广东省公安厅禁毒局政委邱伟说,蔡东家“红白黑都通”,村里有黑保安,村边有明哨和暗哨,在交通要道上有探风点,哪天警方出动,“蔡东家立马通知大家,赶紧注意要下雨了”。

由于提前掌握警方行动,博社村的制毒分子得以提前准备,乃至暴力抗法。

邱伟说,此前警方有过两次大规模进村,一进村就被两三百辆摩托车团团围住,村里的路上会放下钉板,楼上砸石头。村民手里有仿制枪支,甚至还有AK47、土制手雷、弓弩等杀伤性武器。

这位“毒村”老大不仅信息灵通,而且关系网强大。警方称,当地党政部门干部涉嫌充当毒贩保护伞的有14人,除蔡东家等村干部,还有陆丰公安局机关干部,当地派出所所长和民警等。

报导说,虽然博社村被“清理”,但周边涉毒村庄并未涉及。有村民说“禁毒和戒毒一样难,周边村庄制毒一天不绝,博社制毒死灰复燃的隐患就一天不除。”

还有网友说:被查的估计是后台靠山不行了,那些现在充当执法人员去查案的警察,又有哪个真干净?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