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辉: 确诊搬运工刷屏 中共当局转移视线

最近几天,全网都在为一名“流调中最辛苦的男人”手动刷屏,无数人为其感动,并为之祈祷。而他的故事在中共官媒高调报导后,居然马上引起了公安部、山东公安厅乃至香港媒体的关注,这与之前浙江、大连等心酸流调报告多由网民写就,而非官媒报导从而引发网络关注,还是很不寻常的。

这名被广为关注的男子就是几天前被确诊感染德尔塔毒株的岳某。1月19日,北京官方公布了他18天的活动轨迹,共辗转28个地方,涉及剧院、酒店、垃圾站、料场、购物中心、工业区以及别墅等。最晚要工作到凌晨4点,有时候一天要工作超过10个小时。

如果单从官方公布的行动轨迹,网友们还无法了解内情,更无法知晓其来北京的原因。但奇怪的是,就在1月19日晚,《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独家采访了岳某。该周刊是中共统战部的直属单位,是唯一一份可以进入全国人大、政协会场的杂志。在中共严控舆论的当下,《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敏感的冬奥会前,采访被隔离的岳某,而且是在流调报告发布的同日晚间,是非常不寻常的,大概率是奉命采访,至于岳某接受采访极大可能也是当局事先沟通好的。这也从采访程式化和精准诱导性问题以及岳某的回答推测出。

这些程式化问题包括:你现在在哪里?情况如何?你在北京平时住哪里?你平时做什么工作?为什么都是在晚上干活?过去你是做什么工作?你是什么时候来的北京?为什么要这么努力地干活?看你的流调,1月17日你去邮局邮寄信件,是寄的什么信?你都去过哪里找孩子?1月18日你从北京南站坐动车去威海,是要回家吗?

如果采访记者没有在采访前了解内情,是不会问出这样的问题的,而谁才知道岳某的个人情况?显然,是北京当局。或许北京官员们在得知岳某的情况后,在北京疫情再度乍起,但却无法找到源头的情况下,想到了用一个父亲在北京打工寻子的悲情故事,转移公众对疫情的关注视线。

不出所料,《中国新闻周刊》在1月20日推出采访报导后,迅速引起了网民们的关注,上了热搜,无数留言都表达了感动和对他深深的同情,还有很多人表示想资助他。

香港亲共媒体《大公报》也在21日专门写了篇文章,文章表明记者又采访了岳某的堂弟岳某全和其老家的村长,进一步透露了岳家的家庭情况。文章还透露其小儿子岳仝林在微博上的帖子已转发45.6万次,评论八千余条。热心网友有的提醒他和母亲谨防诈骗电话,有的建议去他哥哥失踪的地方和工厂调查,更多的人则是帮忙转发,希望他们一家早日团聚。

一家内地媒体、一家亲共港媒,就这样将岳某寻子的悲情故事引向了舆论的顶点,将大众的关注点转移到了寻子身上。有意思的是,绝大多数媒体包括山东地方媒体都没有介入报导。而更彰显这个报导背后有一只推手的是,《大公报》记者还联系了公安部,公安部以相当积极的姿态回应。不妨想想,这样的效率符合中共官场的惯例吗?没有推手显然是做不到的。

于是在1月20日下午,公安部表示已联合央视大型寻亲栏目《等着我》发起媒体公益行动“寻找岳跃仝”,呼吁民众广泛提供线索。与此同时,山东公安厅应该是接到公安部的指令,督促威海市公安局公布调查结果。21日,“行动迅速”的威海市公安局发了一则无法令岳某一家和网民们相信的其子已经死亡的通告。

对此,岳某并不相信。他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死尸刚被发现的时候,我就问过派出所,他们说不是我的儿子。我一上访,他们为了结案,就说是我的儿子。我儿子丢的时候19岁,今年21岁。他上到初二就不上学了,非常内向,不是很机灵的人,很忠诚很实在。我觉得他是被人骗走了。”其实很简单的一件事,验验DNA就知道是不是了,可是威海公安局为何不验呢?

引导舆论至此,北京那只推手大概觉得达到了自己转移视线的预期目的,大概不想再让威海公安局尴尬下去,因此在网络上开始对岳某寻子事件降温。只是北京推手漏掉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那就是按照官方采访,岳某到北京的最大目的是来找大儿子,他在打工之余一定是去寻找儿子。他告诉记者他的儿子曾在东五环干活,做过帮厨,“我在北京的饭店、小餐馆到处打听,问有没有这个人在做帮厨,到现在问了几十家了。”

那么问题就是:为何公布的流调报告中基本是岳某打零工的场所,他在这18天中去的东五环的饭店、小餐馆,为何不公布呢?除了他住在即将举行冬奥会开幕式的鸟巢附近,让人心生疑窦外,他在东五环又接触了哪些人呢?要知道东五环的通州,是首都城市副中心,北京市政府也早已搬迁至此。不公布,是担心影响某些人的出行吗?亦或是担心影响冬奥会开幕式的举行?不管是什么原因,背后一定有不为人知的事情。

如今,配合北京当局完成采访的岳某无疑也得到了特殊的照顾。他告诉再度被安排采访任务的《健康时报》记者,自己“现在吃住和用的药都是国家给安排的,单人单间的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和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都很关心我,我什么都不需要,只是想找到儿子”。“我一点都不害怕,现在国家这么强大,什么病治不好,我相信国家、相信政府。”

岳某“相信国家、相信政府”之言,是其悲情寻子故事让人感动外更让人心痛的所在。这样的政府不仅害得他的儿子不知下落,不帮他寻找儿子,还让他如此辛苦奔波,他真的还要相信吗?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刘明湘)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