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蒙古长调 为何如此让人怦然心动

文:蔡雅

蓝蓝的天,清清的水,绿绿的草原,洁白的羊群,这里不只是蒙古人的家,也是每个人的家。神韵作品发布的原创交响乐《草原豪情》,描绘了蒙古草原的美景,以及质朴善良、勇敢乐观的蒙古人的胸怀,乐曲中那直抒胸臆的长歌歌调,传递出天地悠远、回肠荡气的的优美意境,尤其令人怦然心动。

点击欣赏预告片

最近,神韵作品《传统文化与音乐》栏目从神韵交响乐的艺术特点角度对这首经典乐曲做了专业赏析,让我们跟随这个赏析,一起去体验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的美景吧。

草原豪情》出自2018年神韵巡回演出的同名舞蹈曲目,由神韵艺术团艺术总监D.F.先生作曲,净弦配器。经过调整后的版本,在演奏上更加适应于神韵交响乐乐团的庞大的乐队编制。

乐曲开端,从轻松、平静的弦乐颤音开始,让你感触大草原上的绿草在风中微动,此刻,来自深处一声雄浑壮美的长号,划破空旷草原的宁静,让人联想,那是无限宽广的草原上又一个充满生机的新的一天的开始。

很快,悠扬的二胡响起,飘出了蒙古长调风格的旋律。这是一种最令人流连忘返的典型的蒙古曲调,其旋律悠长舒缓、意境开阔,既庄严肃穆、又辉煌壮丽。荡气回肠的神韵交响乐在此传递出天地之间,蒙古人的豁达豪爽,也展现民族质朴无华、热情好客的古老传统美德。

在这段乐章中,主要由3把二胡和4把大提琴共同完成。二胡,如诉衷肠;大提琴,低沉婉转。二者相互应和,延绵不断,完美融合,让人不由陶醉其中。

接着长号曲调升高,展现天地间唯有大草原才有的宽阔,唯有草原人才有的坚强与豪迈,以及那独一无二的高远意境。

古人讲究天、地、人的和谐统一,美景之下,自然少不了人物主体。在渐强的颤音的过度下,场面从宏观到微观,镜头渐渐拉近,热情好客的蒙古人就要登场了。

伴随着小提琴的快速节奏,仿佛可见充满活力的蒙古青年现身草原,他们在明快的音乐中舞动着,吊镲、小号、长笛等使得乐章节奏更鲜明,音调更活泼响亮,整个草原顿时显得生机勃勃。

旋律在瞬间变得相对缓和时,年轻的蒙古青年似乎已经登上马鞍,开始在无边的大草原上策马奔驰,他们那矫健的身姿,穿过小丘、绕过湖泊,所到之处挥洒出对生活的一片热情。

在二胡的领奏下,一段新的旋律响起,他们仿佛与另一支牧民相遇,中提琴、大提琴、巴松管、长号等对奏出激荡的旋律,描绘出一副强劲热烈的场面,表达了两组牧民之间的互动、切磋、交流。

随后,乐章又回到《草原豪情》乐曲开端的弦乐颤音,但这次是以一支低沉的圆号来代替二胡再现蒙古长调,6把大提琴轮奏与之搭配呼应,并用打击乐和弦乐以慢拍代替此前的快节奏。同样,紧接着由二胡、琵琶、小提琴来共同延续这个慢板乐调。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丰富的乐段,所表达的情感也在此得到升华。热情好客的蒙古人,不仅拥有大自然所赐的广阔草原,也拥有上天给予的豁达胸襟。

下一个高潮主要由弦乐来担当,在定音鼓和吊镲的引导下,长号、圆号、中提琴、大提琴一起再现蒙古风格的长调,这个乐段虽然线条简单、宽广,却互相映照、烘托,呈现的节奏、音色也异常丰富。

此时,琵琶、二胡等的加入,让你听到马蹄声不断,仿佛看到草原上所有英勇的骑手相聚,马儿在辽阔草原不断奔腾的场景。

之后,乐音经过短暂下降后迅速推出新一波高潮,相同的主旋律再现,最后乐章在明快、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蒙古人是马背上的民族,能歌善舞,且勇敢善良。蒙古人的音乐与心灵相通,其草原生活呈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现代工业科技时代,这种生活方式更加让人产生回归传统生活和理念的渴望。

神韵交响乐奏出的蒙古风格的长歌曲调,正是这种传统的再现,因此超越民族与国界,令许多人为之动容。美国华盛顿DC的一位西人观众,现场聆听神韵交响乐后陶醉不已,他忍不住赞叹道:“我刚刚像是在云端,真是精彩美妙!我还去了蒙古大草原,太神奇了。”

完整影片:https://ept.ms/2018Grasslands

欢迎了解更多:
IG:https://www.instagram.com/shenyunworks/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ShenYunZuoPin
推特:https://twitter.com/sycreations_ch

(责任编辑:王晓玉)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