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第82_A期专辑节目﹕动物天地

【新唐人】大千世界第82_A期专辑节目﹕动物天地

观众朋友﹐您好﹗大千世界又和您见面了。这次我们将为您献上一组动物专辑节目。

巴西企鹅

繁殖大象

德国小渔猫

巴西座头鲸

泰国虎

印度尼西亚—苏门达腊猩猩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想出妙法让人类与大象和睦相处

=================

企鹅

一群迁移到里约热内卢的企鹅被送到一个较冷的地方。

巴西空军承担了一项不同寻常的任务, 运送六只迷路来到里约热内卢的企鹅。

这六只是十一只企鹅团体中的一部分,另外五只已经死了,它们是在几个星期之前在

巴西海滩上被抓获的。兽医说这些动物因为寒冷而移居, 预计会有多达200 只企鹅

随后而来。

博物馆的海洋学技术员艾多都- 班迪拉-米亚(Eduardo Bandeira Maia)说,将这些

动物转移到更加适合居住的气候也有其风险。

班迪拉(Bandeira)说:"它们习惯居住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和人的接触使它感觉到紧

张。飞机起飞使它神经紧张。可能够导致心脏方面的问题, 或缺乏胃口, 并且可能

会使心脏病发作, 但是为了保存这些动物我们必须承担这些风险。"

企鹅被送到南里奥格兰德州(Rio Grande do Sul)。博物馆的海洋学技术员艾多都-

班迪拉-米亚(Eduardo Bandeira Maia)说:"现在他们将去海洋学博物馆的海洋生物

康复中心里,然后它们将在那里停留大约40 天, 我们将同巴西海军合作,把它们和

康复中心的其它动物一起带到公海然后让它们自由。”

===============

繁殖大象

一名前马戏团驯兽师希望能在德国东部的一个小镇的农场里繁殖大象。

普拉滋乔(Platschow)或许是德国东部的一个小镇,但是它却有一些来自国外的“重

量级”居民。索尼-法兰克(Sonni Frank)在他的农场养了五只成年的非洲象。这位

前马戏团驯兽师希望能够让他养的一只公象跟其它四只母象交配繁殖。在人工饲养

的环境中出生的大象非常少见,索尼想要为马戏团提供大象,而马戏团通常是最后

轮到接收大象的单位。

前马戏团驯兽师索尼-法兰克说: “我们的首要目标是通过繁殖取代现有的马戏团大

象。同时也为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园繁殖。如果他们感兴趣,而自己又没有公象,那

么他们可以到我们这儿来,我们可以商量从动物园带一头母象来,与公象住上两三

个月,说不定会有什么奇迹出现。"

索尼家族从事马戏行业,现在已经是第七代了。他从11岁开始就对大象情有独钟,

现在所拥有的五只非洲象是从非洲引进的。当时这些小象已经在控制野生动物的筛

选中成为孤儿。

索尼说其实在哪里饲养大象并不重要,当初它们抵达欧洲的时候还是小幼象,它们

在欧洲长大,而且已经适应当地的生活。用当地产的燕麦、德国面包,代替非洲椰

子或非洲植物,对它们来说德国的食物与非洲的一样好吃,没有差别。

他说: “这很容易,大象都是刚刚出生的时候来到欧洲的。它们来时的高度大多在一

米二左右,最高也就是一米五,年纪在两岁,或两岁半,因此它们实际上是在这里

长大的。小象全都来自于野生动物常规挑选,就是说,这些动物的家庭成员都被射

杀了,它们生存的唯一原因是因为我们买了它们,并把它们带到这里来了。小象的

成长和我们人一样,习惯了这儿的气候,用当地产的燕麦和德国面包,而不是非洲

椰子或非洲植物,对它们来说德国的食物与非洲的一样好吃,没有差别。它们的改

变不仅仅是在食物方面,而是全部,它们已经属于欧洲了。"

索尼根据华盛顿动物保护条约运送大象。克尼亚(Kenia) 和巴鲁木巴(Balumba)是他

最老的大象,它们十五岁了。索尼说,在马戏团最后的大象去世之前,这是唯一的

机会,他想确保他的后代能享用这些温和的大力士。 他也愿意让来自于动物园和野

生动物园的母象留在农场,与他的公象交配繁殖。

到农场观看大象的人群络绎不绝,其中不仅仅是孩子们。索尼的邻居, 玛丽-.布拉

奇感觉很好。她说 " 在梅克伦堡州,从非洲沙漠来的大象,对我们来说完全是一个

新鲜事儿。"

她特别愉快地帮助索尼清除大象的粪便。"大象的粪便是庭院的最佳肥料,你拿的这

种土豆," 她用手比画着说:"吃两个这样大的土豆,你就饱了。"

索尼-法兰克说:"噢,大象的排泄物! 这种肥料非常珍贵,很受园艺爱好者的欢迎,

不仅是他们,还有农民,他们耕地的时候会把这种肥料放进去。从事园艺的爱好者

有一种说法,大象的肥料特别有效,尤其是对青蒜等植物效果奇佳, 我的邻居说这

些植物会长得更大!"

邻居玛丽安-布拉奇(MARIANNE BRASCH)说: “它很棒! 我们立刻建立了友好关系,我

一点儿都不害怕大象。在梅克伦堡州,从非洲沙漠来的大象,对我们来说完全是一

个新鲜事儿。"

===========

柏林小渔猫

柏林动物园三只精力充沛的小渔猫第一次和新闻媒体见面。

这三只小斑猫是一年前由英国林姆柏内港动物园迁来的两只渔猫;朴拉可(Perak)和

蓝尼(Leny)同一胎生下的小猫。

渔猫, 体型要比一般家猫大些, 是捕猎高手. 它们的原栖息地为东南亚沼泽雨林带。

柏林富瑞德瑞奇斯费尔德( Friedrichsfelde)动物园的考曼(Joachim Kormann)说:

“虽然渔猫和我们的一般家猫长得很像, 但性格完全相反. 它们不害羞,一点都不怕

水。”

渔猫生长在印度,苏门答腊和加瓦(Java)近水的地方,主食是鱼。用他们长的前爪

当勾捕鱼。

渔猫的性情暴躁, 好侵略. 据说, 要是把它们逼到墙角, 走投无路时, 连狗和豹都

会被它们杀死。

这种动物能长到86公分长, 41公分高, 15公斤重, 寿命约九年. 由于和其它大型猫

同处野地, 他们的生存也受威胁。

考曼( Kormann)说: “ 渔猫还没有受到像其它生活在同一地区的大猫, 比如老虎那

样正面临着濒临绝种的威胁. 不过随着热带雨林的消失, 不仅大猫, 连小渔猫也处

于危险之中。”

================

巴西座头鲸

巴西海洋生物学家研究座头鲸鱼在自然环境的生态。

没有人确知为什么座头鲸(humpback whales)从南极旅行3,730英哩(6,000公里),

游到巴西东北部的温暖浅水域,最后把巨大的鲸鱼尾巴长时间地伸出水面。

对于巴西座头鲸学院的研究员来说,这种习惯性活动是他们记录下的许多活动之一。

座头鲸这种巨型哺乳动物,每年来到巴西巴伊亚州的阿布洛耶斯(Abrolhos)国家

海洋公园,交配产子。巴西座头鲸学院的研究是由巴西国家石油公(PetroBras)资

助的。

巴西座头鲸学院研究小组的领导恩治尔(Marcia Engel)说:“这个鲸鱼研究计划

开始于1978年,当时在阿布洛耶斯国家海洋公园再度发现了座头鲸。经证实,阿布

洛耶斯海湾是座头鲸在大西洋西南部的主要繁殖地区。”

恩治尔说:"除了进行各种各样研究– 象拍摄, 基因分析, 生物音响研究, 鲸鱼与

游船相处的行为等,我们亦希望能参予全国和国际的有关保护工作。"

科学家说座头鲸尾巴的颜色范围从白色到黑色,座头鲸尾巴的形状、标记及特色,

和人类的指纹一样特别,可以帮助辨识不同的鲸鱼。

恩治尔发现座头鲸似乎把自己的身体垂直定位,然后把尾巴伸出水面,它们这行动

在阿布洛耶斯地区进行得特别频繁,但无人能肯定这是什么原因。

座头鲸会把他们的尾巴伸出水面长达12 分钟, 停一会又再重复这动作。当他们把尾

巴伸出水面的时候,他们会不停转动身体,据观察所得,部分座头鲸会重复这动作

长达四天之久。

这位36 岁的生物学家认为这 行为可能只是座头鲸的一种休息方式,其它研究员则

相信这可能是他们通信或控制体温的方法。

在水底下, 研究员使用话筒记录座头鲸的各种声音,希望能分辩这些声音所表达的

意义及作用。

当一群鲸鱼被发现了, 科学家会设法尽快得到他们身体的组织及脂肪样本,科学家

一般会使用鱼叉,尽量避免惊吓这温顺的哺乳动物。恩治尔说他们现在能够辨认1,626头

座头鲸, 约为在阿布洛耶斯地区座头鲸总数量的三分之二。 阿布洛耶斯拥有南大西

洋最大的珊瑚礁。

座头鲸的温顺,及他们通常在靠近岸边的水域内觅食、交配产子的习惯,使他们成

为早期捕鲸者的最佳目标。上世纪中期,因为过度猎杀,座头鲸成为阿布洛耶斯地

区的稀有品种。

恩治尔希望学院的研究工作能增加国际间对座头鲸保护工作的更积极 对话及交流。

恩治尔说:"除了进行各种各样研究– 象拍摄, 基因分析, 生物音响研究, 鲸鱼与

游船相处的行为等,我们亦希望能参予全国和国际的有关保护工作。"

成年的座头鲸会达49尺长及重40吨。多年的狩猎, 使他们在全世界的总数降低至大

约35,000头。

恩治尔认为观看鲸鱼的热潮对保护他们有所帮助。她说:"出海观看鲸鱼作为旅游业

的一部分已成为世界潮流,这将让人们真正了解鲸鱼是多么可爱与奇妙的动物,并

加入保护及反对狩猎的行列。"

自从1966 年全世界禁止了捕鲸后,每年在7月和11月间来到 阿布洛耶斯交配生产的

座头鲸增长到大约2,500头。

座头鲸学院研究小组 自1996 年创办以来,帮助了吸引游人到来, 教育居民, 更改

船只在区域内的航道和调控石油勘探等。 今年研究小组得到的预算约为$500,000。

==============

泰国虎

第一次由人工饲养的一对白色老虎在泰国出生。

在曼谷的一个动物园,一对白色孟加拉老虎成为小学生们争先恐后观看的明星。这

对与众不同的大猫,有着白色的毛皮和蓝色眼睛;它们是这个家庭中引人注目的新

成员。 这只罕见的白老虎即不是白色变种,也不是一个单独的特例,而是在一些孟

加拉老虎中的一种隐性基因突变体的结果。

由拉斯维加斯摩术师 齐格弗里德与罗伊(Siegfried and Roy),而闻名的白老虎,

只能在世界上的各种动物园中看到,而不能确信目前是否还存在野生的。

作为来自美国纳稀威动物园的礼物,泰国白老虎,是世界上仅存的几百只中的八只。

处在曼谷中心的一个小型兽医诊所,来看猫狗的参观者会惊奇地发现,正在候诊室

玩耍的两个一个月大的白色幼虎。

这对还没有起名字的小老虎,由当地的兽医博士奇萨努-堤亚查柔恩斯瑞照看。就象

通常人工饲养动物的新生幼儿一样,小老虎的母亲拒绝照料它们,所以奇萨努博士

不得不对它们负起责任来。他将照料小老虎直到它们长到2个半月大的时候,那时候

它们将回到动物园里的父母身边。对于奇萨努博士来说,这对白老虎为人们提供了

解稀有动物的机会。

奇萨努博士说: " 据估计,到目前为止,白色孟加拉虎在全世界总共仅存 270 只。

9月27 日这二只幼虎一出生,就遇到了虎妈妈对它们不理不睬的难题。"

泰国, 和许多亚洲国家,由于老虎可以作成中药,所以被偷猎者大量的捕杀。

===========

印度尼西亚—苏门达腊猩猩

由于近期的凶猛洪水使得这里的真正居民–大猩猩命运叵测﹐这引起了环境保护者

和政治家们对人们使用过于摧残的手段非法采伐并过度开发森林的谴责。

过去专门为苏门达腊猩猩准备的安全的巴赫洛克区猩猩恢复中心﹐现在被破坏了。

,许多设备都因洪水而损坏或被冲走﹐至少引起100人死亡。11月3日星期一凌晨﹐当

多数居民和游人还在熟睡着的时候﹐由于大雨使巴赫洛克河水位猛涨而触发了洪水

的到来。

巨大的洪流、泥巴和石头倾泻而来﹐冲入为徒步旅行者们建造的一排排简易客房、

餐馆和村民的房屋。

环境保护者马上起来谴责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大规模的森林过度砍伐毁坏了印

度尼西亚的处女森林﹐其中包括巴赫洛克区恢复中心所在地–古农列尤择国家公园。

苏门达腊猩猩保护项目科学主任兰•兴雷顿说﹕“非法采伐存在的大问题是没人制

止它。从定义上来说﹐这是非法的﹐但没人强制执行法律。据推测原因是腐败和其

他方面。但只要没有人因为违反法律被拘捕和被惩罚, 它将继续下去。这是一个大

问题。这是一个大问题是因为在全国的每一片被保护区都被非法地采伐。 ”

古农列尤择国家公园覆盖了跨立亚齐和北部苏门答腊省大约二百万公顷的地域。它

应该是东南亚最大的被保护雨林生态系统﹐但公园一直不断地被卷入保护和开发之

间的斗争。

例如﹐公园北部苏门答腊边的巴克特•拉望﹐变成了一个来巴赫洛克区猩猩恢复中

心旅游和享受坐车旅行的人们和漂流运动者的受欢迎地带。

苏门达腊猩猩保护项目行政主任苏哈瑞•阿泊瑞安托说﹐“用不幸和反语来形容有

关旅游胜地的管理是很恰当的。坦率地说﹐从畜牧业的观点来看﹐设施与旅游业是

不兼容的。它被认为是恢复中心﹐但它的旁边却是小旅社﹐猩猩很容易就进去。”

阿泊瑞安托说﹐“游人数量越多﹐越导致猩猩与人的接触﹐这将牵制让他们重归野

外的主要目标。”

在巴赫洛克区恢复中心的多数猩猩仍然依靠公园管理人员给他们另加的食物生活,

因为他们早先或被当作家庭宠物一样养﹐或被从他们的自然生态环境所在地抓走并

被进行非法贸易。

一旦他们能变得足够独立, 他们就会被转移到在苏门答腊更隔绝的保护区域。

在洪水到来之时, 24只猩猩居住在巴赫洛克区恢复中心附近﹐有5只在围栏内。它们

的命运还是个未知数﹐特别是那五只新来中心的猩猩。公园管理人员曾计划在洪水

袭击中心之前放它们到围栏外。

几只猩猩仍然自由地漫游在被毁坏的住所附近, 寻找食物和他们熟悉的面孔。另外

几只﹐能看到它们在周围的森林里, 享用野果子和继续他们的每日日常生活。

阿泊瑞安托说﹐"他们很饿。但我们肯定, 他们能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生存一个星期。

他们比我们人的生存能力强四倍。他们能生存下来。”

然而﹐阿泊瑞安托认为﹐帮助苏门达腊猩猩长期生存的努力必须由旅游业赢利者—政

府, 环境保护者, 执法当局, 商人和当地居民来再评价。

兴雷顿说﹐“对猩猩来说最佳的事就是不要介入它们。只有当人进入森林并且开始

砍伐木材和开始做这做那时它们才会有问题出现。那么现在对他们最佳的事就是不

要打搅它们﹐不让更多的人进入森林和在森林里活动。这对猩猩有好处。”

在苏门答腊的列尤择生态系统地区苏门达腊猩猩的数量从1993 年的大约12,000只下

降到了1999 年的大约6,500只。

最大的树居哺乳动物苏门达腊猩猩是居住在亚洲的唯一的猩猩。苏门达腊猩猩被认

为是它的在婆罗洲海岛亲戚的另外一个种类。

据报道,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超过75%的印度尼西亚森林消失了﹐只有六千万公顷(合

一亿四千八百万英亩) 尚存。

================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想出妙法让人类和大象和睦相处

提到大象﹐世界上没人不喜欢﹐ 它憨态可掬﹐是珍惜保护动物之一。然而如果大象

就在你家附近﹐那情况就大大不同了。随着他们的生存范围日益缩小﹐大象开始时

不时侵犯人的领地。它们毁坏庄稼﹐伤害人类。近几十年﹐人类对大象的捕杀和侵

扰使得它们恨透了人类﹐也许它们看见人时就象我们看见蚊子一样要把它

打死。世界野生动物基金的诺亚-斯塔提医生解释说: “一天早上﹐人们醒来发现两

头大象来到了人的住地。他们觉得很惊奇﹐因为大象在这里并不常见。他们开始追

逐并用弓箭攻击它们”。

这里肥沃的土地和高降雨量吸引了大量的移民来此务农。和传统马塞人不同, 新来

的人砍掉大量的森林,几乎使大象的领地缩小了一半。新移民种的玉米又是大象喜欢

的食物﹐所以他们的庄稼地经常遭大象的洗劫。

农夫丹尼尔-澳里凯卡对此无可奈何﹐他说﹕“它们就在附近﹐我们根本没有办法阻

止它们”。这里的农民甚至在一夜之间失去所有庄稼。要想保护庄稼就可能有生命

危险。不保护的话﹐就会没有收成。

学校的孩子们也有危险﹐ 因为大象靠他们太近。一个小学的校长说: “他们必须及

早回家﹐因为大象也出没在他们回家的途中﹐如果他们回去晚的话﹐就会有危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发明了一种赶走大象的方法。他们提

供给社区瞭望塔和一个大火炬用来吓唬大象。农民协会的成员詹姆斯-纳约克认为这

种办法对他们社区很有帮助。他说﹕“瞭望塔和大火炬这种办法很有帮助。 大象没

有再回来﹐我们的庄稼长得不错。"

还有一种有效的办法是用沾满机油和辣椒粉的绳子把地围起来﹐虽然这办法有效﹐

但绳子必须每天重新漆上一遍﹐非常麻烦。

斯塔提说﹐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想尽一切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

想尽一切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大象在这里和人共处了许多年。居民们都很喜欢大象。

让人类和大象和睦相处是我们环保工作人员的责任。"

和如此巨大的动物作邻居﹐当然不仅仅是庄稼被毁﹐还有另外一些困难。但是研究

和野外试验表明﹐人和大象即使不能完全和睦相处﹐至少可以互相忍让。

=============

人为因素的破坏给人与动物所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机﹐环境保护任

重而道远﹐怎样才能真正地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生态学家深入研究﹐

人们也要进行一些思考了。自然生态环境的良好与恶化和人们的行为息息相关。俗

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人、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被人为破坏时,不光是动

物﹐我们自己又如何生存呢?

观众朋友﹐我们这次的节目就到这里﹐谢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次再见﹗(完)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