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藜:金牌数领先绝非强国标志

四年一次的奥运会几乎成为中国证明自己“强大”的舞台,这一次北京奥运会更不例外。从开赛第一天对奥运首枚金牌的争夺开始,整个中国立即被裹挟进对金牌的狂热和崇拜之中。各路媒体不厌其烦的报导中国运动员争金夺银的盛况和壮举,报纸上图文并茂,电视上有声有色,角角落落到处是运动员如何夺冠的话题。

目前,奥运赛程过半,中国金牌数遥遥领先。大小领导纷纷赶场喝彩,各路或有组织或无组织的观众摇旗呐喊,整个社会喜形于色,沉静在一片亢奋和快感之中……仿佛一夜之间,这个还有一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国家,突然把美国都甩在后面,变成世界头号强国。

中国自从参加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奥运金牌战成了发展体育事业的唯一追求。这个并不强盛且缺少自信而又好虚荣的国家,体育成了纯粹的政治。当局试图用奥运金牌,来展示国家的强大及政府执政能力。因此,倾财力、人力、物力争夺奥运金牌,成了中国在每届奥运会上的必然选择。正是这种举国体制,使中国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的转变,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到奖牌榜领头羊的转变,令世人惊叹。

然而,惊叹之余,人们不禁要问:奥运金牌领先等于国家强大吗?奥运奖牌数和体育强国能划上等号吗?

四年前的雅典奥运会开幕前后,一篇名为《奥运金牌的陷阱》的文章开始在网上的多个论坛流传,而后又以新闻的形式出现在了各大门户网站上。在《陷阱》一文中,作者展示了惊人的数字。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中国体育总局的事业费从每年30亿元上涨到了每年50亿元。按此计算,雅典奥运会备战4年,中国花费了200亿元。如果中国队在雅典获得30枚金牌(实际得了32枚),那么每枚金牌的成本就差不多是7亿元,“可谓世界上最昂贵的金牌”。

“一块金牌成本7亿”,是以体育经费全部用于备战奥运会计算的,并非一个确切的数字。但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估计,国家在一个奥运选手上投入的费用大概在四五百万元左右,按中国奥运代表团400名运动员计算,总投入大概在16亿至20亿之间。折算到32枚金牌上,一枚金牌的成本就是五六千万元的水平。

雅典奥运会如此,北京奥运会当有过之而无不及。五、六千万只是一块金牌的财力成本,金牌背后所耗费的巨大人力资源更是难以估量。一个运动员从几岁就开始接受残酷的训练。他们不仅要被迫放弃系统地文化学习和正规教育,而且为了出成绩,为了缩短与发达国家运动员在先天和后天环境方面的差距,从体校到省市队直至到国家队,各梯级专业运动队的运动员,都要进行长年累月的集中训练,需要高强度的超大负荷甚至极限训练。因此,中国的每一块奥运金牌都是大量金钱堆砌而成的,都是以牺牲运动员的肉体伤痛和正常生活为代价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已经把奥运会看成一场政治战争,几乎是不惜一切代价争夺每一块金牌。

反观其他国家,尤其是自由民主国家,竞技体育的大部分经费来个人,或者某些商业资助,国家很少在具体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员身上花钱。由于体育在民众中有相当的基础,而且民众将体育作为一种兴趣爱好,作为一种强身健体的生活方式,全民体质较高。因此,他们虽然很少有中国这样的“专职”运动员,但体育成绩往往世界领先。这些国家参加国际大型运动会的运动员,除了一些市场化程度很高的运动项目,大多数都是“业余选手”。即这些运动员都有自己的职业,搞体育只是业余爱好。因此,他们的训练投入并不要国家全包,有的靠商业赞助,有的干脆靠自己解决。

最近网上流传一个帖子,详细介绍了一些国外体育名将的职业情况。比如,赛艇女子单人双桨冠军,德国人斯托姆波罗斯基,29岁,已婚,是一名时装设计师,毕业于德国时装学校。

女子花剑个人银牌得主,意大利人特里利尼,34岁,已婚,职业是森林护林员,大学所学的专业是物理教育。射击女子飞碟多向冠军,澳大利亚人巴罗奇,31岁,职业是“农业保护官员”,大学所学专业是农业科学。柔道女子负78公斤级冠军,日本人阿武教子,28岁,大学所学专业是法国文学,目前的职业是警察局的警官。射击女子飞碟双多向冠军,美国人洛德,年龄25岁,大学生,所学专业是“动物和兽医科学”,其最大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兽医……中国网民热衷传播国外运动员情况的帖子,一方面说明民众已经开始对中国体育“举国体制”弊端进行反思,另一方面体现出公众对当局不惜耗费大量财力,搞国家面子工程开始反感。

从中国和其它发达国家对待体育价值观和体制的差异,以及运动员所受待遇和所处环境的不同,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在某些体育项目上,中外运动员虽然同场竞争,但其训练条件显然不在同一平台之上。因此,中国和其它国家单纯比较奖牌的多少,已经失去平等意义。

总之,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体育并不是推动全民健身事业,而是举全国之力去培养体育精英,以体现国家强大和实现为国争光等政治目的。这种遭到普遍诟病的举国体制,已经超出体育本身意义,完全沦为一个耗资巨大的国家面子工程。所以,即使这次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金牌数第一,也不能让体制弊端下的中国改变现状——抽掉“举国体制”这块跳板,中国体育强国这块招牌同样会跌落在地。

中国要真正强大离不开民生的繁荣,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教育、医疗、和全民健身等方面才是当务之急,而大搞“金牌战略”,指望体育这个捷径,一步登天,从而掩盖问题蒙蔽世人,无异于庸医遇到危症,乱下猛药,到头来亢奋一过,必将虚脱而毙。

--转自《人与人权》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