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程晓农:银行和中共都在走歪门邪道

【新唐人2014年1月30日讯】(新唐人记者唐音采访报导)在中国马年来到前夕,大约700位大陆的高端客户,为自己投资多年的一项理财产品最终利息损失而愤懑,为能收回本金而庆幸。这些由国有银行出售的所谓高回报产品,其中暗藏着什么奥秘?就此《新唐人》记者近日专访了旅美经济学家程晓农博士。

29日下午5点,是投资者和中诚信托签署授权委托转让协议的最后期限。据大陆媒体报导,大部分投资者放弃了尚未兑付的第三次利息,收回了本金。

这场备受国内外关注的金融事件,最终以本金安全、利息损失画上了句号,但是中诚信托和工商银行带给投资人和市场的恐慌与思考,还远远没有结束。

从2010年开始,中诚信托通过中国工商银行分行向大约700个银行高端客户,出售所谓高回报的投资产品。据了解,产品总值5亿美元,回报率据称10%。

在1月底到期前夕,投资者们发现融资企业中诚信托已经崩溃,老板一年前已经被逮捕,购买者很可能无法收回本金和利润。

与此同时,中国工商银行宣布:对此产品不会承担“主要责任”。

投资者向国际媒体投诉,指控中国工商银行和中诚信托联手涉嫌“欺诈”。

如何认识在中国被炒作得沸沸扬扬的高回报产品以及违约的风险,其中都有什么奥秘?《新唐人》记者近日专访了旅美经济学家程晓农博士。

程晓农博士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杂志的主编,原国家体改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曾担任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的智囊。

记者:有报导说这个违约事件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您认为它是偶然事件吗?

程晓农:这类事件现在中国是全国各地频繁发生。

商业银行由于中央银行严格控制他们的信贷,加强金融监管,那么银行自己想要赚钱的话,就开始走歪道。全国各地商业银行现在都在经销所谓的理财产品。

在国内稍微有点钱的中产阶级现在多多少少都已经介入这个理财产品了,在不同的地方买了不同的理财产品。

理财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承诺给予高回报,那么这些借钱给理财产品的人,一般都是贪图好的回报而忽略了风险。

他们通常以为理财产品是通过一家银行,在一家银行的大厅里办的手续,所以他们就觉得这是安全的。那么问题就在于银行和理财产品的经销商利用了这一点。

记者:在这件事中,当中国工商银行宣布他们对此不会承担主要责任后,引起了投资人更强烈的反应。工商银行这么做是合法的吗?

程晓农:事实上,按照现在的相关的金融法规,在银行大堂里办的这些个理财产品,银行可以完全撇清责任,就是他们完全没有义务承担任何责任。

因为在银行大堂里办事,并不等于说这个办事的人就是银行的职员。只要他不是银行的职员,只是借银行大堂办点业务,那么银行并不承担法律责任。

这就是为什么这次工商银行“很潇洒”的否认了它的责任。

记者:那这件事算一个正常的交易中有盈有亏呢,还是如客户所说的“欺诈”呢?

程晓农:不是正常交易。准确的讲,现在的理财产品有相当一部分是骗局。

所谓骗局就是银行和中间商勾结在一起,用各种带有一定欺诈性的手法,把这个有风险的理财产品推销给顾客。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当然银行赚了不少钱,同时银行也想办法规避风险。

真正的问题在于:中国现在政府对理财产品釆取的是一种容忍的态度。换句话讲,政府明明知道,理财产品里面弊端众多,里面有大量的欺诈,但是政府不愿意管。

记者:您认为中共当局是睁一只眼闭一眼地对待这种事,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呢?

程晓农:原因是:理财产品主要是借给了地方政府。换句话讲,理财产品在帮着政府应付地方政府还不清的债。

如果说的再明白一点,就是说,中央政府很清楚的知道:如果这理财产品再发行下去,早晚一天,地方政府的那些烂债基本上就有这些上了当的老百姓给还了,政府也就撇清了。

就是地方政府赖账,理财产品帮着推销,然后,最后的结果是,谁傻、谁贪图那点小利,谁就把自己的钱填进去,帮地方政府还账。然后,中央政府很轻松自如的就把烂账甩得一干二净。

记者:工商银行以国有银行的信誉这样操作,这说明整个中国的金融状况是什么样的呢?

程晓农:整个中国金融的状态现在当然是一塌糊涂:坏账被掩盖起来了;银行在正常经营范围内赚不到钱,然后它就走歪门邪道。

但这个情况并不是中国金融真正的问题。

真正的问题在于现在中国的整个经济现在处于极端困难的状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银行走歪门邪道,政府也在走歪门邪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