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英雄】之六:立足之地(文字版)

遭受了人生第一场重要失败的曹操,现在没地,没人,还没兵,曹操又是如何东山再起的呢?历史上青州黄巾军有着非常有意思的历史,他们在历史上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

反董联军各位诸侯各怀鬼胎,只有曹操心怀国家,敢于进攻董卓。反董联军不久就内部瓦解,袁绍设计骗取冀州,在河北和公孙瓒开战,袁术在南阳和荆州的刘表开战,刘岱也杀死了自己之前的同盟桥瑁。这个时候,各个诸侯都在伺机扩大自己的地盘。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曹操,曹操散尽家财招募的部队在汴水之战中损失殆尽,之后在招募新军的路上又遇上哗变,现在只能寄居在河内地区。曹操要想发展自己的势力,要解决三个问题,一,要有自己的地盘,不能再寄居篱下;二,要有自己的军队;三,要有能治理四方出谋划策的人才。曹操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这些目标的呢?

我们中国人讲,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和董卓硬碰硬,在汴水大败的曹操丢了自己全部的部队,看似倒了大楣,其实是一件好事情。

为什么这么说呢?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反董联军不反董,只有曹操不顾个人利益讨伐董贼。那么那些真正希望报效国家的人会投靠谁呢?当然是曹操了。曹操虽然损失了军队,但是声名远扬,很多有名的士人都争相投奔曹操。其中最著名的两位,一个就是曹操最得力的助手,谋略过人的荀彧,另一个就是曹操前期著名谋士程昱。

这两个人,有两个共同点。第一,别人请他们做官他们都不愿意做,但是却愿意为曹操效力。第二,这两个人都是大帅哥,堪称是魏国的颜值担当。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这两个帅哥是怎么投奔曹操的。

荀彧,字文若,颍川人,荀彧长得特别帅,当时有一个叫弥衡的狂士,这个人谁都不服,他是这么评价荀彧的,“文若,可借面吊丧。”就是说,荀彧这个人什么都不行,就是脸长得帅,可以借这张脸一用。

荀彧年轻的时候聪明过人,被人称之为王佐之才。在东汉末年战乱纷飞的年代,荀彧对家乡人说,“颍川这个地方是四战之地,如果天下发生变动,颍川一定会遭受到战火的摧残,我们最好离开这里躲避未来的灾祸。”当时大家都不愿意离开故乡,没有人听荀彧的。恰好当时的冀州牧韩馥也是颍川人,韩馥派人来招揽荀彧,荀彧就带领自己的宗族亲戚前往冀州。荀彧到了冀州的时候,袁绍已经夺得了冀州牧的位置,对待荀彧也非常好,待如上宾。荀彧的弟弟荀谌还有老乡郭图、辛评都成为袁绍的部下,但唯独荀彧不愿意为袁绍做官。荀彧观察袁绍的为人,认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离开袁绍跑去找曹操,曹操见到荀彧之后特别高兴,对别人说,“荀彧就是我的张良啊[1]。”

大谋士程昱本来就是东郡人,程昱身高八尺三,身材高大魁梧,长得又帅,智谋也过人。史书上记载“美须髯”,就是留着非常漂亮的胡子,在三国时期得到同样评价的另一人就是武圣关羽了。兖州刺史刘岱想要招募程昱,程昱就是拒不接受[2]。当时刘岱和袁绍、公孙瓒关系很好,袁绍还把自己的家人交给刘岱代为照顾。可是后来袁绍、公孙瓒反目[3],公孙瓒打了胜仗,就要逼迫刘岱交出袁绍家人,逼刘岱和袁绍绝交。刘岱进退不能,只能找程昱商量,程昱跟刘岱说,“放弃近援袁绍而追随公孙瓒,这就像自己的孩子溺水了,却要去向遥远越国的人求助一样。况且,公孙瓒终究不是袁绍的对手,虽然一时袁绍败于公孙瓒,最终依然会将公孙瓒击败,不要因为一时的变化而放弃长远的打算。”

刘岱听完,马上遵从程昱的建议谢绝了公孙瓒的要胁,果然没过多久袁绍大胜公孙瓒。从此之后,刘岱对程昱刮目相看,屡次邀请程昱出来做官,程昱就是不答应。曹操来到兖州后,招用程昱,程昱二话不说,马上收拾行李前去投奔曹操,同乡的人都疑惑不解,“为啥之前刘岱招用你,你不去,而现在曹操来了,你却去呢?”程昱笑而不语[4]。

除了荀彧和程昱,还有一个大将自从曹操首兴义兵时就跟随曹操,这个人就是鲍信。鲍信为人正直廉洁,汴水之战的时候就跟随曹操,弟弟鲍勋已战死沙场。这个时候,鲍信就跟曹操说了[5],“袁绍作为反董联军的盟主,只是争权夺利,不过是又一个董卓罢了。我们现在还没有力量和袁绍对抗。不如度过黄河回到兖州,静观其变。”

恰好这个时候,黄巾军进攻兖州的东郡,曹操就带领军队支援东郡,在濮阳击败黄巾军。因为曹操的军功,袁绍就顺水推舟做了人情,表奏曹操为东郡太守。东郡在现在山东河北和河南交接的位置,大概是现在的河南濮阳和山东菏泽地区。至此,曹操也算是在这乱世中有了自己的一片立足之地了。

然而这个立足之地非常小,也非常危险。首要的危险就是来自东方山东地区的青州黄巾军。当时黄巾军的主力张角已经在几年之前被平定了,然而在公元191年前后青州地区发生大规模的黄巾起义。当时的青州黄巾军有这么三个特点。

第一. 黄巾军不是以攻城掠地为目的的,起义军的目的是争夺粮食。往往黄巾军攻下一个地方后,把这个地方吃空,就会换一个地方,吃空,再换一个地方。黄巾军不组织农业生产,这样对整个社会的破坏是非常大的。

第二. 在行军过程中,黄巾军的人数越来越多,为什么?往往黄巾军吃完一个地方,当地的百姓没有粮食了,怎么办呢?百姓只能加入黄巾军再去抢下一个地方。

第三. 黄巾军不只是军队,往往是拖家带口的,男人女人孩子都有。大家都是为了混口饭吃,所以战斗力不强。

所以青州黄巾军一开始在山东地区游荡,发展到几十万人,后来在泰山地区被太守应邵击败,黄巾军调转方向,一路向北,度过济水和黄河,进入河北地区。

在三国时期,济水和黄河是并排的两条河,我们现在山东境内的黄河河道古时候其实是济水,而古黄河的河道要更往北。所以我们现在的济南,就是济水以南的意思。历史上黄河多次大改道,在元朝明朝时期,黄河夺淮,黄河决堤向南流向淮河,从淮河入海,史称黄河夺淮。后来在清朝时期又一次决口,这次黄河向北流,夺济水的河道流入渤海,就是黄河夺济。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黄河河道其实是古代济水的河道,济南这个城市明明在黄河以南,为什么叫济南,其实就是这个原因。山东现在还有很多地方比如济宁、济源,都是因为济水而得名。

青州黄巾军度过济水和黄河,来到河北碰到的就是河北的大将,刘备的好朋友公孙瓒,公孙瓒的骑兵骁勇善战,黄巾军拖家带口,哪里能打得过公孙瓒的骑兵,被打得大败,公孙瓒斩杀三万人,生擒七万人。剩下的黄巾军没有办法,只能掉头南下,往兖州方向来了。

当时的兖州刺史是刘岱,刘岱一看,泰山太守应邵把黄巾军打败了,北面的公孙瓒也把黄巾军打败了,这正是我建立功业,树立声望的机会啊,刘岱就要带领士兵出城迎击黄巾军。当时鲍信就在身边一直劝刘岱[6],“现在敌军甚多,我们的士兵都没有斗志,百姓也很担心,不能正面交锋。然而黄巾军只是四处抄掠抢劫。如果我们现在固守城池,时间一长,黄巾军必然军心涣散,到时候我们再主动出击,一定能一举克敌。”刘岱不听,非要出战。此时黄巾军被逼上了绝路,把刘岱打了个落花流水,刘岱也被杀。

刘岱是兖州刺史,就是兖州地区军事、民政最高统帅,此时,群龙无首,大家需要一个新的领袖,而朝廷又被董卓把持着,远在长安,远水解不了近渴,现在肯定指望不上,只能从身边找人做这个兖州最高长官。

当时人们讨论来讨论去,鲍信推荐曹操,大家也都觉得曹操是个不错的选择。第一,曹操首兴义兵,名声远扬。第二,曹操会打仗,之前也打败过黄巾军。第三,曹操在东郡,离得近,也有士兵。没有比曹操更合适的人选了,于是兖州的官吏派人到东郡迎接曹操做兖州刺史。曹操带兵赶往兖州,接了这个兖州刺史的烫手山药。可以说,曹操的这个兖州刺史是民选的。

在寿张东,曹操和青州黄巾军展开了决战。这场战争打得非常惨烈,曹操的新兵很多,训练不足,临阵都非常害怕,双方一开始交战,曹军就处于不利的局势[7]。曹操身披战甲,头戴头盔,在阵前来回激励将士,这才振奋士气,趁着黄巾军松懈的时机击退了黄巾军的进攻。而在战斗中,曹操早期重要的支持者鲍信力战而死。战斗结束后,曹操得知鲍信的死讯,遍地寻找鲍信的尸首,可是战场上一片狼藉,没有人找得到鲍信的尸体。曹操悲痛万分,放声痛哭,让人把鲍信的面容刻画在一个木头上,下葬祭奠[8]。

此战之后,曹操追击黄巾军一直到济北,当年冬天,剩余的青州黄巾军向曹操投降。根据史书记载,投降的士兵达三十万,曹操将其中精锐的士兵编入自己的部队,号为青州兵[9]。

这些青州兵烧杀抢掠惯了,非常难服从管教,即使成为了曹操的部队,仍然不改以前的流氓习性。《三国志 于禁传》记载了个很有意思的故事[10],曹操在宛城大败之后,一路狼狈撤退,在撤退的路上,曹操的大将于禁在路上看到几个自己的士兵“被创裸走”,身负战伤,但是没穿衣服,一瘸一拐地往回走。于禁看到了就很奇怪,问他们怎么衣服没了。这几个士兵回答道,“我们被青州兵给抢劫了。”原来这些青州兵平时就喜欢抢劫别人,现在打了败仗,抢不了别人,虽然抢不了别人,还可以抢自己人啊,于是这些青州兵就把曹军落魄的士兵给抢了。于禁一听,气不打一处来,“青州兵投降曹公,和我们都属于曹操的军队,他们怎么抢劫我们自己人呢,哪有这个道理!”

于禁一马当先,就去追抢劫的青州兵了,把他们捉住,历数他们的罪过。这些青州兵抢劫别人反而还有理呢,跑到曹操那去投诉,告于禁的状。宛城之战是公元197年的事情了,当时青州兵已经投降曹操五年了,还是不改自己当年黄巾军的劫匪流氓习气,抢劫别人还理直气壮,可见青州兵平时有多么难以管教。

青州兵最后的结局也非常有意思。青州兵在192年被曹操收编,世代为兵,子继父业,一直跟随曹操征战四方。根据魏略的记载[11],公元220年曹操去世,青州兵以为天下将要大乱,“皆鸣鼓擅去”,青州兵敲锣打鼓,擅自离开洛阳的军营,赶回自己的家乡山东。当时的统帅臧霸怎么拦都拦不住。这些士兵不亏是曹操收编的,只听曹操的,现在曹操去世,他们不听别人的了,各回各的家,各找各的妈。

这个事情闻所未闻,大臣们都目瞪口呆。当时朝堂上大家议论纷纷,该怎么处理这个事情?士兵擅自逃跑,这成何体统,有的大臣就建议把他们都给抓起来,按军法处置。有个大臣叫贾逵,贾逵就说了,这个事不能这么做,这么做要引起大乱的,我们要让这些士兵顺利回家[12]。不仅如此,贾逵还命令各地的官府,提供给回家的青州兵沿途的伙食和住宿。就这样,青州兵从黄巾军起家,被曹操收编,跟随曹操征战四方,在曹操去世后解散,就像上天给予曹操的兵器,随着曹操走上历史舞台,又随着曹操走下历史舞台,让人唏嘘不已。

这个时候曹操是兖州刺史,有了立足之地。收编了青州兵,有了精锐之兵。荀彧、程昱的加入,曹操有了王佐之才。曹操坐拥立足之地、精锐之兵、王佐之才,可谓是羽翼初丰。

我们之前讲,面对董卓,只有曹操和孙坚敢于兴起义兵,现在曹操有了立足之地,那么另外一个讨董英雄孙坚又将面对什么样的命运呢?请看下集《董卓之死》。

注释:

[1] 《三国志 荀彧传》除亢父令,遂弃官归,谓父老曰:“颍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乡人多怀土犹豫,会冀州牧同郡韩馥遣骑迎之,莫有随者,彧独将宗族至冀州。而袁绍已夺馥位,待彧以上賔之礼。彧弟谌及同郡辛评、郭图,皆为绍所任。彧度绍终不能成大事,时太祖为奋武将军,在东郡,初平二年,彧去绍从太祖。太祖大悦曰:“吾之子房也。”

[2] 《三国志 程昱传》初平中,兖州刺史刘岱辟昱,昱不应。

[3] 《三国志 程昱传》后绍与瓒有隙。瓒击破绍军,乃遣使语岱,令遣绍妻子,使与绍绝。别敕范方:“若岱不遣绍家,将骑还。吾定绍,将加兵于岱。”岱议连日不决,别驾王彧白岱:“程昱有谋,能断大事。”岱乃见昱,问计,昱曰:“若弃绍近援而求瓒远助,此假人于越以救溺子之说也。夫公孙瓒,非袁绍之敌也。今虽坏绍军,然终为绍所禽。夫趣一朝之权而不虑远计,将军终败。”岱从之。

[4] 《三国志 程昱传》太祖临兖州,辟昱。昱将行,其乡人谓曰:“何前后之相背也!”昱笑而不应。太祖与语,说之,以昱守寿张令。

[5] 《资治通鉴》鲍信谓曹操曰:“袁绍为盟主,因权夺利,将自生乱,是复有一卓也。若抑之,则力不能制,只以遘难。且可规大河之南以待其变。”操善之。会黑山、于毒、白绕、眭固等十余万众人略东郡,王肱不能御。曹操引兵入东郡,击白绕于濮阳,破之。袁绍因表操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

[6] 《资治通鉴》济北相鲍信谏曰:今贼众百万,百姓皆震恐,士卒无斗志,不可敌也。然贼军无辎重,唯以钞略为资。今不若畜士众之力,先为固守。彼欲战不得,攻又不能,其势必离散。然后选精锐,据要害,击之可破也。

[7] 《三国志 武帝纪》魏书曰:太祖将步骑千余人,行视战地,卒抵贼营,战不利,死者数百人,引还。贼寻前进。黄巾为贼久,数乘胜,兵皆精悍。太祖旧兵少,新兵不习练,举军皆惧。太祖被甲婴胄,亲巡将士,明劝赏罚,众乃复奋,承间讨击,贼稍折退。

[8] 《三国志 武帝纪》购求信丧不得,众乃刻木如信形状,祭而哭焉。

[9] 《三国志 武帝纪》追黄巾至济北。乞降。冬,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

[10] 《三国志 于禁传》未至太祖所,道见十余人被创裸走,禁问其故,曰:“为青州兵所劫。”初,黄巾降,号青州兵,太祖宽之,故敢因缘为略。禁怒,令其众曰:“青州兵同属曹公,而还为贼乎!”乃讨之,数之以罪。青州兵遽走诣太祖自诉。禁既至,先立营垒,不时谒太祖。或谓禁:“青州兵已诉君矣,宜促诣公辨之。”禁曰:“今贼在后,追至无时,不先为备,何以待敌?且公聪明,谮诉何缘!”徐凿堑安营讫,乃入谒,具陈其状。太祖悦,谓禁曰:“淯水之难,吾其急也,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

[11] 《三国志 臧霸传》注引《魏略》:会太祖崩,(臧)霸所部及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

[12] 《三国志 贾逵传》注引《魏略》:此时,众人以为宜禁止之,不听者可讨伐之。贾逵不允,还告知所在给其廪食。

新唐人、大纪元《三国英雄》联合制作组

(责任编辑:李敏)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