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风:期之以声

【新唐人2010年1月11日讯】无论前方的路有多遥远时间多漫长,请让我们拿出果敢和勇气,一同站在阳光底下,期之以声。

最近,记者柴静以《认识的人了解的事》为主题的演讲获得首都女记者演讲大赛的最高奖。而该视频在网上疯狂流传的同时,柴静博客、各大媒体和门户网站却不约而同地保持沉默。有评论人士指出,因为柴静的演讲有意无意的敲击了中共体制的禁忌,这就是门户网站普遍保持缄默的原因。

其实,在中国不只是体制之内的新闻人,上到国家主席下至贫民百姓,处处都能体现这种言论不自由的束缚感。就拿大学生群体来说,大学校园原本应是一个拥有自由、民主、开放、庄严、神圣的学术殿堂,然而中国的大学对学生思想的束缚却是极强的,在那个对意识形态方面把握相当严格的环境里,你必须按“规矩”办事。

这一点我有切身的体会,读大学时,曾在学校里当过几年校园记者,可是由于对政治和历史的无知加上网络媒体各方面的封锁,我的资讯来源非常贫乏,只知新闻联播而不知其他,同时我被告知写文章调子一定要是“积极向上”的,必须是赞美与歌颂不可以有负面论调。就这样,我的思想习惯性的和“主旋律”保持一致,好像也从来没有怀疑过被制约着。殊不知这正是中共统治下的社会自上而下的主动或被动接受政治洗脑造成的,而“报喜不报忧”是最能掩盖黑暗的途径,对“盛世”的表彰则成为最能压制民意的方式。

后来,当读过《九评共产党》了解了中共本质以后,我的思想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次,学院推荐我到校里作一次演讲,演讲完台下是一片掌声,但是演讲结束后,校长助理却把我叫到了办公室,因为我的演讲内容是以鉴真和尚“泥泞留痕”的一则小故事作为开场白的。和我谈话时,他最开始是赞美演讲很成功反响很热烈,可是突然话锋一转:“下次演讲最好把内容改改,不要讲“和尚”那些迷信的东西,让人听了不舒服。”那一刻我发觉一个长期接受共产党教育洗脑的人,就连一个和尚道德高尚的故事他都不能容忍,都会觉得不舒服,真是不可思议。

而近来,中国唯一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七十岁的高行健通过媒体发声告诉年轻人要学会独立的思考,独立之思想人格也正是文化工作者们要时刻坚守的道德底线和职业操守。可是这样一个作家,他却只能在海外完成他的一一篇著作。在中国,不少人依然以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大门对中国人没有敞开,他们以为中国没有文学家。

中国自古就是最不缺少文人的大国,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修书、史官精神、还有诗圣“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样惊世骇俗的诗句一直千古流芳,怎么现在就后继无人了呢?以笔者浅见,中国真正的文学家并不少,只是往往因为他们抨击黑暗势力、记录真实的社会暗角而因言获罪,所以我们听不到他们的声音,而跳出来的大多都是御用文人、“叫兽”那些文化打手们。这是中共罪恶的黑手伸向了文化领域为世界带来的阴霾。那些狭窄和被封闭了的一元思想束缚了人们达到更高的思想境界,也遮蔽了人们向往圣洁美好的愿望,以致对浮云变幻的大千世界缺乏起码的认知,如同井底之蛙。是乌云遮住了太阳,而人们却误以为太阳从来没有升起过。

去年,网络上盛传美国总统奥巴马到访中国时的那句最火爆用语:“一个黑人,穿一件黑衣,在一个黑夜里,撑一把黑伞,走进了一个黑色的国家。”这是一个多么悲哀的中国,这是多么准确的描述与道白,这就是时下中国最真实的境遇。

其实,这番道白是道德感深重人们的共同心声,他们的内心深切渴望着中国涌现更多敢言的、敢于摆脱心灵羁绊和强权束缚的记者作家,打破缄默,真实地记录这个时代所发生的故事!虽然今天的中国尚不太平,但是无论前方的路有多遥远时间多漫长,请让我们拿出果敢和勇气,一同站在阳光底下,期之以声……

——成文于2010年1月9日 琴文轩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