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的华人艺术家(13):一展歌喉的Emily

【新唐人记者 综合报导】每个女孩都爱美,爱美的女孩爱唱歌,唱歌的女孩都有梦,梦中的舞台撒满了鲜花。。。。Emily就是这样一位爱唱歌的女孩。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她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并于今年6月28日获得加拿大音乐比赛(Canadian Music Competition)声乐24岁以下总分第一名,成为一名众人欣慕的女高音歌唱新秀。

她有过人的音乐天赋吗?她是怎样奋斗的呢?

音乐童年

Emily出生在一个充满音乐氛围的家庭中,妈妈喜欢唱歌,爸爸是个业余手风琴手。也许是父母的影响,童年的Emily也喜欢听音乐和唱歌,而且歌唱的有板有眼,从不走调。这就是“音乐天赋”吗?她的父母没有给她很多的鼓励,更没有刻意加予引导。

她上幼儿园时大陆兴起了“钢琴热”。一台钢琴不仅是给孩子未来的最好投资,更是家景殷实的像征。可那时爸爸妈妈收入低,没有能力给她买钢琴。只是给她买了一个玩具小钢琴,让她用小指头“叮叮咚咚”地敲打着玩。那就是家里对Emily最早的音乐启蒙了。

学琴一波三折

Emily 跨入小学门坎的第二年,爸爸从国外进修归来,用节省下的奖学金给她买了一台上海产的施特劳斯牌钢琴。那琴漂亮,漆黑放光!妈妈还专门为它配上了金丝绒罩。从此后,Emily步其他孩子后尘也开始了艰苦的学琴之路。每周由妈妈风雨无阻地用自行车载着去钢琴老师家上课,回来后再虎视眈眈的监督她完成老师规定的练习。起先,Emily还满有兴致,可随着难度的增加,老师的严格要求以及妈妈的督促,让她的学琴兴趣锐减,后来竟干脆不学了。

这真是奇怪啊!天天盼琴,又了琴却又要放弃,你说可气不可气?爸爸当时跟Emily说:这是你自己不想学了,不是爸爸妈妈没有给你创造条件,将来可不要埋怨啊。倔强的Emily一句话不说,只是艰难地点点头。实际上她心里矛盾﹔原本她希望自由自在地享受音乐,却受到“填鸭”般的逼迫。就这样,Emily的音乐之路中断了许多年。

重拾音乐梦

生活之页翻到了1997年。那年夏天,上初中的Emily随妈妈到美国跟爸爸团聚。住在纽约长岛时,房东家有一台钢琴,在楼下经常听到房东女儿的练琴声。

异国寂寞单调的生活,楼上委婉的琴声又勾起了Emily学琴的欲望。可她明白,爸爸的工作不稳定,一家人居无定所,怎么可能给她买琴呢?每当她看到房东家的小妹妹弹琴时,心里真不是滋味!

1999 年他们全家移民加拿大,Emily的钢琴梦才得以重现。她就读的A. Y. Jackson高中很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兴趣,学校的文艺活动也非常活跃。Emily不仅是学校合唱团的骨干,而且还学习钢琴。可是,对前车之鉴耿耿于怀的爸爸妈妈只给她买了一台很便宜的旧琴,一位朋友给她介绍了一位很好的钢琴老师,正是这位老师启发她走上了音乐之路。

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位老师就是著名音乐家王燕樵先生。在他的悉心指导下,Emily练琴很努力而且进步很快,两年左右就从三级考过了九级。王老师得知Emily喜欢唱歌后,又时常在钢琴课后延长十几分钟辅导她练声。粗心的爸爸妈妈只是忙于工作,竟没有注意到女儿经常在自己房间里“鸡打鸣”般地练习唱歌。高中毕业前,Emily邀请爸妈出席学校组织的一场大型晚会,那情景让他们大吃一惊!爸妈绝没想到一所普通的高中会有那麽庞大的学生乐队,更没想到舞台上那位身着白色衣裙,担任独唱、领唱的女孩竟是自己的女儿!

场上雷鸣般的掌声让他们陶醉,也让他们不安。他们深为没有给Emily很多的关注而内疚。他们对Emily在音乐方面的进步既喜悦又迷茫,因为,她正面临着选择大学专业的人生路口。

桑树上一棍,柳树上去皮

Emily 的爸爸妈妈喜爱音乐,也深知音乐人士舞台上风光,舞台下艰辛。他们只是希望女儿与他们一样,今后有一份安定的工作和稳定的生活。依照他们的观念:音乐作为业余爱好,陶冶情操可以,选作职业还是要慎重。鉴于Emily的各科学习成绩优秀,就帮她选择了“生物”,“化学”等五个专业,分送四所大学。并陪同她驱车几百公里,到各个预选学校察看教学及生活环境。谁知,各校的录取通知书陆续寄达之后,她却迟迟不动声色。她在磨蹭什么呢?

终于,一天晚上Emily开了爸妈的房门,说自己已经被多伦多大学音乐学院录取了。这对爸妈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因为从来没有听她讲起过报考音乐专业的事。原来,她是担心父母的反对,才做了先斩后奏的事。有位同学要报考多大音乐专业,约她陪同前往,于是就借机试了一把。没想到那位同学没考上,她却榜上有名。

既然多大录取了,她就执意要去。经过几天的口水战,父母败下阵来,最终同意了她的选择。2003年9月,Emily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进入了多伦多大学音乐学院,师从Lynn Blaser老师,学习音乐表演专业。

音乐学子艰辛路

进入音乐学府她才知道,赢得舞台上掌声和鲜花的道路是艰辛的。因家庭经济条件所限,她不能住校或在市区租房,每天要两个多小时乘坐公共交通往返学校。为了利用学校的设施,经常练声练琴到很晚才回家。放假时,同其他年轻人一样去打工。做过销售员,照顾过残疾人,参加过教会唱诗班。为了更多地欣赏西方歌剧,她还专门去北约克艺术中心做过引座员。

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Emily的歌唱技艺和音乐素养获得极大提高。几年来她除了参加多伦多大学合唱团,多市巴赫国际艺术节和多市华人社团的“亚洲文化月”,华人晚会及一些慈善义演之外,还参加了一系列音乐比赛活动,并逐渐获得较好的名次:

2004年卡瓦尼斯音乐节(Kiwanis Festival Toronto 2005)获得奖金,

2005年11参加“国家声乐教师协会”NATS (National Association Teachers of Singing,Ontario Chapter Audition) 比赛,获得第二名,

2006年3月赴美国Michigan参加北美大湖区NATS(Great Lakes Region)比赛,获得大学三年级组总分第一名。

2006年11月,参加“国家声乐教师协会”NATS(Ontario Chapter)比赛。获得第三名,

2007年3月,赴美国Indiana参加北美大湖区NATS(Great Lakes Region)比赛,再一次获得第三名。

几经拚搏得桂冠

2007 年9月,Emily大学毕业后考入了麦基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音乐系研究生,在著名音乐教育家Therese Sevadjian女士的指导下继续进修音乐表演专业,歌唱技艺突飞猛进。课余时间她还参加学校的歌剧演出,教会的唱诗歌班等活动。加拿大音乐比赛是加拿大重要的全国性音乐赛事之一,多年来她一直希望在这样的比赛中一展身手。

今年初,Emily在魁北克蒙特利尔学校所在地报名参赛。根据比赛的规定,在初赛,复赛和决赛中要演唱十几首不同的歌曲,还牵扯到意大利语,法语,英语及德语等语言,所以她提前半年左右就开始了精心准备。然后过关斩将,一路凯歌,杀入了决赛圈。在6月28日魁北克城的总决赛中,终于摘取桂冠。

雏燕展翅竞飞时

专业人士评论Emily的唱歌:音域宽广,音色甜美,纯正,很有艺术潜质。她的得奖标明我们华人经过努力可以在西方传统音乐领域争得一席之地。2007年另一位华人歌唱新星女中音黄天韵(Erica Iris Huang)也曾获得这个比赛的第一名(女中音)。华人青年连续两年在加拿大全国音乐比赛上获得好成绩,的确是华人的骄傲和值得庆贺的事。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