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书】延安日记(3)

【新唐人2011年3月3日讯】《延安日记》作者彼得·巴菲诺维奇·弗拉基米洛夫,苏联人,1942年至1945年,以共产国际驻延安联络员兼塔斯社记者身份,在延安工作。作者以日记形式,根据他的观点,记述了延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全书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与苏共的关系为背景,记述了中共的整风运动、中共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共与当时驻延安的美国军事观察组织的接触以及中共与国民党的关系等问题,均有评述。

1942年5月13日

早晨,明亮的阳光把我照醒了,山间稀薄的空气使阳光分外耀眼。

附近山顶的后面曚昽透出一轮红日。山谷下面依然为夜色笼罩着。忽然间,迷雾缭绕的峭壁呈现出一片淡蓝颜色。山间的日出景象,如此瑰丽多彩,实为壮观。

山沟两侧岩岩削立,沟底却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这里的山,看上去就像是一些蹲伏着的野兽。

秀河窄浅,宽二至七米,河水顺山沟流入延河。

延河宽约五十米,是湍急的山涧水。在有些地方分叉成一条条小溪,或者形成小瀑布。延河源于白玉山支脉,流入延安东面的黄河。

当地居民在这两条河里洗衣服,然后晾在石头上。这里阳光很强,衣服几分钟就晒干了。

黄土山坡上到处都是窑洞,星罗棋布,纵横交错。这里住着学生,以前的城里人,军人和党的工作人员。这个地区的农民也绝大部分住在这样的窑洞。我得到户主的同意,看了看其中的一个大窑洞。占窑洞很大一块地方的是个炕,冬天烧火热炕。在窑洞附近看见几头猪,是几头像狗那样瘦小和灵活的黑猪,它们好像挺害怕什么似的。它们的肚皮耷拉着差点都要碰到地了。

黄土的土质松软如粉。但大路和小道上的土,已经被踩得相当瓷实。

在这里做通讯员、官员的公务员和招待所服务员的青少年,被称作”小鬼”。

——-

我们除了从康生的情报局,从前线采访以及从同中共领导人和中国普通老百姓的接触中得到情报外,还从广播中收听最新消息。我们多半在晚上收听。离此850公里的重庆电台的广播,晚上听得很清楚。

另外,我们小组有一个收发报的电台同莫斯科保持联系。这条线路在深夜或大晴天联系最为可靠。但由于多尔马托夫的技术好,实际上任何时候线路都是畅通的。除了7月份,由于电离层变化,在当地时间中午到下午5时之间,线路中断。

我们还备有蓄电池,以供出现紧急情况之用,主要用以对付日本可能突然发动的空袭。

往西约10公里处,有个由博古负责的中国电台。他还主管《解放日报》、” 新华通讯社”和全面的出版宣传工作。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自己有一个电台。1936年以来,延安同共产国际的领导机关经常保持着无线电联系。

博古(秦邦宪)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从1931年9月到1935年1月,他领导中共临时中央委员会。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党的中央委员会由毛泽东领导。

1942年5月14日

延安实际上不成其为一个城市。蜿蜒于一片废墟中的,是一些消除了瓦砾堆的狭窄街道。

1940年,延安被日本飞机炸毁,只留下城墙和几所房子。轰炸后幸存的一所坚固的砖房,是边区银行。李富春是银行理事会主任。它发行的钞票叫”边币”,是红色纸币,看起来像扑克牌。

李富春是中共中央委员,主管边区的财经工作。

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是一位和譪的、彬彬有礼的长者。

一部分人仍挤住于建在废墟中的简陋小木屋里,而城市的大部分地方看起来空荡荡的。人们在南门外挖了许多窑洞。山沟里有不少店铺,一些东倒西歪的房子,还有一个新开放的市场,很是热闹。

城墙高约8米,宽1米半,城墙上有雉堞,燕子在墙的裂缝和罅隙中筑了巢。城门是传统的中国式样,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南门。

在延安居住的,大部分是外乡人,本地人只占少数。

陕西省的行政中心是西安,我去过几次。西安是中亚和华中、华北和西南各省的交通枢纽。它过去是周、秦、隋、唐等王朝的京城。古时称西安为长安。

红军于1935年到达陕西。

——–

1935年,中共各主力部队在陕西会合。这时,在共产党员刘志丹和高岗领导下,那里已建立起一个苏区。

1936年,刘志丹在同国民党军队的一次战斗中牺牲。

现在,高岗是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党还委派他解决特区复杂的民族问题。

中国有50多个少数民族,人口有几千万。这就使中共的民族政策显得极为重要。

现在成了特区的这几个省里,各个不同的民族和宗教集团,长期发生激烈的战争。远古以来,回教徒从新疆经由甘肃移入,他们被当地的中国居民所同化。这部分被同化了的人,早期被称作突厥人,或中国穆斯林。战前,他们约有800万人,而陕西一地就有100多万。特区的几个省里还有很多蒙族人。甘肃还住着藏族人。

尤任对我说,汉族人和突厥人直到最近还发生武装冲突,双方都很残暴。

高岗经验丰富,透彻了解各个种族集团的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 1935年后,他几乎使特区几个省的民族和宗教集团停止了相互残杀,这是他对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贡献。

———

中央政府主席蒋介石3月访问了印度。这是中央政府外交政策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这次访问,无疑是由印度和中国之间极为重要的交通线所决定的,因为它是把军事物资运给中国军队的最重要的路线。日本人拼命想占领这些陆上交通线。在缅甸和云南正在进行激烈的战斗。

访问于3月21日结束。

蒋介石和尼赫鲁发表了一个联合声明:

—印度人民和中国人民,将为自由和人道主义尽一切努力。
—印、中两国人民占世界人口的半数。
—两国的文化和经济关系已有两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印之间从未发生过军事冲突;国与国之间的这种和平相处的关系,别的国家是没有的。
— 世界正受到残忍的法西斯暴力的威胁,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两国在反法西斯的共同斗争中更紧密地团结起来,我们应该肩并肩地在同一条反帝战线上作战。这是取得世界和平的主要条件,我们两国人民为了这个崇高事业,准备承受任何牺牲。

蒋介石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希望英国最终会给印度以真正的、而非虚假的政治权力。

蒋介石访印的主要目地是在保证印中之间交通线路的安全。

问题是,中国的沿海各省已被日本从海上占领,其毗邻的水域则为日本海军和空军所控制。

北方则几乎全部被占领者封锁。惟一的交通联系是通过缅甸。

中国的工业区不是被日本人占领就是被他们破坏了。得到武器的惟一希望就是靠这条线路。

在这种情况下,苏中之间按1937年协定建立的经新疆给中国运送军事物资的空中桥梁,就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所进行的抵抗是尤为重要的!抗日统一战线的团结是一项头等重要的任务。抗日统一战线为一切社会力量—共产党、国民党、民主同盟和其他爱国团体—提供了联合的条件。(待续)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