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时:墙内的中国高校 信息禁锢之地

【新唐人2013年7月29日讯】(新唐人记者易如综合报导)日前,现居北京的自由撰稿人高雨莘在《纽约时报》中文网撰文,讲述她与目前在读和已经从北大毕业的朋友们聊天后的感受。她表示,在中国的大学里,包括中国最顶级的大学,校园信息及言论管控,将导致未来社会人自觉噤声。

名校新生上网 “撞墙” 信息遭严控

高雨莘在她的《墙内的中国高校究竟少了什么?》一文中,描述了一个刚入北大的新生,渴望通过网路与朋友分享自己入校“内心的激动”时,却遭遇一波三折的痛苦经历:

当你打开电脑敲入网址后,发现页面上跳出的却是令人摸不着头脑的“该页无法显示”。之后发现,你能够登录的只有北大校园网。要想从北大上网,必须先从校方获取专用的用户名和密码,才可以查邮件,写微博。

新学期开始,课程繁忙,常常泡在图书馆查资料,写论文。也常常需要到国外的学术网站参阅科研新成果,却又撞上一道屏障:“任何服务器在海外的网站都需要向校方单独缴“外网费”才能登录”。学生可以“享受”半价优惠。

缴纳了“外网费”,终于基本理清了上网的障碍,面前所剩下的,便只有那堵让人无可奈何的“防火墙”。

好奇的高雨莘还打听到,在清华上网同样需要用户名与密码才能使用校园网路。且访问国内网站每月6.5元,访问国际网便按流量计费,每兆1元。

据她在北航读研究生的朋友介绍,由于宿舍容纳不下所有学生,许多学生住在校外的公寓楼里,网路限制相对宽松,但是由于北航的研究领域涉及高科技敏感内容,“VPN最好不要使用太多,”他含含糊糊地说。

高雨莘认为:大学本是获取知识、交流观点、培养思想的最核心场所,信息流通与言论自由对大学至关重要。然而这正是中国大学受到比别处更严格的信息管制的原因。

国外国内在校网路 天差地别

在国外接受了两年高中和四年本科教育的高雨莘回忆,在耶鲁大学的校园里有专门为学生准备的无线网,也有不用用户名和密码,为观光者准备的免费无线网。“一个用户名与密码,既能帮助学生上网,也能允许他们访问庞大的论文库与资料库,向他们敞开学校所能提供的一切学术资源。”

高雨莘认为,在一所一流大学里,学校的任务之一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足够宽广的信息平台,能够让他们自由翱翔。

而在中国,校园里网路审查如影随形,如同北大所实施的网路政策,学校不仅为学生接触外界信息设限,对于希望分享北大资源、参与校园讨论的大众,校方也同样吝啬而谨慎。

高雨莘说,北大曾经风云一时的BBS早已关闭最具争议性的板块,也限制了校外人员的发帖许可权。北大电子课程表同样不对校外人士开放,网站上也没有类似国外大学免费提供的“网路公开课”。

高雨莘表示:在网路信息方面带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外面的人进不去,里面的人出不来”。

封闭的制度钳制信息捆绑羽翼

高雨莘认为,在中国顶尖大学的学生中这种信息上的封闭十分普遍。她说,从学生个体的角度来看,这或许只意味着几个不能登陆的网站和几条看不到的新闻,然而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种环境对中国大学的学术潜力和学生的视野都有难以估计的影响。

高雨莘说,在中国顶尖大学,网路言论管制直接剥夺了他们获取信息交流观点的渠道,从长久来说,便会阻碍他们在这些方面能力的发展,相当捆绑着他们的羽翼。

高雨莘表示,作为一名自由撰稿人的她除了了解本国人对社会时事的看法,能够接触国际视角同样至关重要,但身在中国也不例外,她说,Twitter和微博,不同之处在于,微博链接的仅仅是中国,而推特链接的是世界,所提供观点和信息的多元性是微博无法比拟的。

网路审查管制的负面影响

高雨莘认为,在中国大学对信息流通度和开放度的管制既阻碍了中国学生学者从世界获取知识,也削减了世界一流人才来中国发展的积极性。

对中国了解深刻的美国记者杰姆士•法洛士(James Fallows)在新书《中国腾飞》(China Airborne)中描述了这种影响:“(这种管制)对中国任何依靠国际交流来发展的学科所带来的真正损害在于,它使得中国学术在世界人眼中居于二流。如果你是网路从业人员,如果你希望和世界顶尖人才竞争,那么你不应该呆在中国。”

同时,信息限制也深深触及中国新兴人才的思考模式与在社会中的自我定位。

在中国的高校里,人人网替代了Facebook,微博替代了Twitter。这些社交网路虽对年轻人的生活同样影响深刻,却很大程度上将它们隔绝在其它国家的同龄人形成的文化圈之外。不仅如此,学生除了接受学校对网路的控制以外别无选择,久而久之,对外界的信息和动向也丧失了兴趣。

校园言论管控 导致自觉噤声

高雨莘表示,信息与言论自由本是人人应有的权利,然而对于中国大学生,在校园阶段时他们便已(迫不得已地)习惯大学对言论的严格控制,并将言论管制当作常态。那么他们在走入社会后,其中大多数人对所面临的更多限制也会见怪不怪,会尝试去适应,而非改变。毕竟,如果中国教育系统传达给了学生任何经验,这或许便是最深刻的一条。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