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思传:梁振英开诚布公--脱贫 要有真普选

纵然各个官员一上场,都说自己关心基层,但应该没有人会怀疑小圈子的组成,不是为权贵服务,而是为低下阶层发声。从立法会的功能组别到行政长官的选举委员会,大家心知肚明,他们是代表权贵,或者更准确来说,他们本身就是权贵。不过,既然门面功夫做足,很多人无意打破,也根本打不破这种共识。难得的是,特首梁振英接受《纽约时报》访问时,终于开诚布公,坦认不能公民提名的原因,是免得政策倾向较穷的市民(doing so would risk giving poorer residents a dominant voice in politics)。换句说话,现在的政策是倾重权贵。

梁振英这番说话很坦白,但叫人情何以堪,尤是一班愿意花时间做表面功夫的权贵,捐钱之外,有的甚至参与电视台的穷人体验,自言尝试理解基层,忽然被特首道出一切,果是点滴在心头。然而,要数最伤心的,莫过于一直支持梁振英的一班基层市民。特首参选时,不断打“平民牌”。相比起对手出身名门望族,他显得更亲民──小时候,背着胶花跟妈妈出入山寨厂,所以理解贫穷;竞选时,特意到探访基层家庭;上任后,曾在《香港家书》中说过:“700万人是一家,700万个家人要齐心、要努力。”现在,发现一切只是空话,他似终是站在高墙的一边。

当尝试理解梁振英心中较穷的一批,究竟是指哪一批时,不禁啼笑皆非。根据《纽约时报》访问,梁振英所说的“较穷”是泛指月入少于1,800元美金(约14,000港元)的人。依他所言,这班人约占香港人口的一半。若然有公民提名,有人为了争取成为特首,政策必然会倾向这些人(Then you would end up with that kind of politics and policies)。所以,公民提名并不可行。可怜的是,翻查2011年人口普查的资料,在350万工作人口中,约215万人月入是少于15000元,更是多于梁所说的半数,却全部不是政策的对象。

说到底,这是一个刻死的循环,因着政策有利权贵,基层的利益自然被摆下;长久下来,权贵愈赚愈有,但基层却一直剥削,赚的几乎追不上通胀;结果,摆脱不了基层,以致不配得有提名以及投票的机会。事实上,类似的逻辑,早在立法会选举实行:建制派利用“蛇斋饼粽”、“新春行大运”之类,吸引基层支持,以换取选票;当他们进入立法会,议案的决定却倾向权贵;然后,议案不利基层,基层生活更加艰苦,建制派的小恩小惠又更加吸引,又一再投票给他们。

时到如今,既然梁振英难得坦白,香港人理应好好看清自己与权贵的距离,不是月薪相差几十倍的问题。这只是表面数字,但不是实际数字。单从许仕仁说“不够钱使”,就有千万款项存入户口;梁振英自说没有提供任何股务,都能取得5000万港元,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你不配得有所谓的公民提名,不单是政治因素,而是他们的数字游戏,他们所得的利益,是超乎一般人的想像。

如果你是有钱人(是很有钱的有钱人),继续支持梁振英,我会明白。但,若然你只是一般基层(又或是中产),赚的刚够生活,供楼供得很辛苦。劳烦你停一停想一想--脱贫的最好方法,除了读书,还要有真正的普选,而不是有筛选的普选。因为这样,在上的才会顾及基层的感受,为他们的利益而努力,而不是出卖自己的童年,停留在口舌之争。这不是胡说,而是梁振英说的。

文章来源:独立媒体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