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慎坤:郭文贵崛起是权贵催生的怪胎

这几天,随着河北“政法王”张越的最终落马,神秘富豪郭文贵再次浮出水面,郭文贵初中毕业后混迹社会,逐鹿中原鏖战帝都;靠着权贵一路扶持,无论是在利益交织的地产圈,还是风云变幻的资本市场,屡战屡胜因而身价暴增,成为中国真正有钱的“大富豪”,这类“大富豪”在中国的故事精彩纷呈,听起来如同神话,但崛起的过程依旧离不开权贵的无形之手。

有关河北“政法王”张越的各种报导这几天令人眼花缭乱,这种文章也让人看得惊心动魄!惊心动魄不单单是情节跌宕,而是这些情节所折射的中共官场极度溃败和公权力极度腐败的根源,也折射出“党-政关系”“党-法关系”的错乱以及权贵资本政商勾兑的疯狂程度!而现在的反腐,绝不仅仅是打一批老虎打一群苍蝇就能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

郭文贵一路攻城掠池呼风唤雨,实际上既利用了权贵又把权贵玩弄于股掌之间,看看河北“政法王”张越,郭文贵叫他两小时之内赶到,张越不敢延迟分秒,即使在如此的京城也不敢有任何怠慢,究其原因,无非是郭文贵能够影响张越背后更大的官员!看看原北京市副市长刘志华,一不小心得罪了郭文贵,最终因贪腐淫乱被郭文贵借助权贵之力收拾了这位主管北京国土城建的副市长。

财经记者曾报导过郭文贵的发迹史,称郭文贵“他给人第一面感觉很善,天天拜佛什么的。喜欢装慈善,但喜欢抓着你把柄。只要被他抓住了,他就会上手。”郭文贵的故事不乏传奇,也不乏无法明说的部分。一些信息已经释放和传播,引发的效应往往令人眩晕,一般人都会被吓住!在2014年的胡润百富榜上郭文贵排名第74位,财富总值为155亿元。这些财富并非郭文贵在经营管理上有什么过人之处,而是通过权贵野蛮掠夺而来。

中国经济崛起不过30年时间,富豪数量远远超过历经几百年发展的西方世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抑或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衰败?举目望去,那些身价不菲的富豪为中国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贡献了什么?如果没有中国畸形的房地产政策和畸形的体制优势,盖几幢楼囤一块地岂能一夜暴富身价倍增?

中国意识形态上的社会主义其实已完全蜕变为现实中的权贵资本主义,抑或是权贵垄断资本主义。所谓社会主义是社会至上主义,对立面是国家垄断主义。“社会至上”作为一种价值标准,即以社会主体——人民——至上:人民主权至上,人民的权利、权力和利益至上。“人民”,不是与所谓“敌人”对应的概念,而是指人人,特别是劳动人民(包括知识分子阶层)和所谓“新社会阶层”(企业家和各种自由职业者)。现代社会只要实行自由平等、共同富裕幸福的经济、政治、社会制度与有关政策举措,都具有社会主义性质,而不论其姓公姓私,也不论其是否孕育于资本主义国家还是滋生于社会主义国家。

郭文贵的崛起完全是权贵在一路相助,这些年在房地产市场在矿产资源开采在资本市场崛起的大批富豪,都是权贵催生的怪胎!凡是熟稔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人都很清楚,大凡政府操刀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各类形象工程各类采购招标,其腐败寻租成本一般都在20%以上甚至更高。不要说得太远,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中央政府主导的4万亿投资以及各地举债和银行配套的30多万亿大规模投资中,至少有8万多亿通过或明或暗的不同渠道,流入了大大小小的权贵私囊以及郭文贵这样的掮客之手。

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倒台,牵挂出一个其貌不扬的女富豪丁书苗,这个识字不多的神秘富豪在不到十年时间里,几乎涉足了铁道部大大小小的工程项目,非法经营数额1788亿余元,敛财金额近40亿元。有关刘志军案的起诉书称,2004年至2011年间,刘志军通过运作获取铁路货物运输计划,投资高铁相关产业、中标铁路工程项目等方式,帮助丁书苗及亲属获利39.76亿元。在刘志军被控受贿、滥用职权的起诉内容中,丁书苗的名字出现了多达20次。

丁书苗20岁时做过小贩卖过鸡蛋,30岁开始搞煤炭运输,40岁时结识刘志军,之后成为火车运输及铁道项目招投标的“中间人”,事业上开始蒸蒸日上。丁书苗真正发迹成为富豪,就是在2003年刘志军担任铁道部部长后。在刘志军未倒台之前,丁书苗的名字几乎所有富豪排名榜上都不见踪影,然而她拥有的财富远超那些榜上富豪,这就是典型的中国特色,富豪背后闪烁着权贵的身影,富豪只不过是权贵的傀儡。在这个世界上,也惟有像中国这样的地方,才会在一夜之间催生出郭文贵丁书苗式的畸形怪胎。

中国的财富在不知不觉中被权贵利益集团所掠夺和瓜分,所谓的“利益博弈”早已是过眼云烟,毕竟利益博弈还要讲规则,还要讲社会的公平和公开。然而中国社会呈现出来的却是弱肉强食的光景,即是一种社会达尔文主义式的“丛林规则”,没有任何规则,没有任何道德,没有任何良知,而绝大多数人被排除在这种财富掠夺的游戏之外。

如今,诡诈的郭文贵隐身在境外在流亡中继续享受荣华富贵,而曾经帮助他或者被他利用的权贵纷纷落马,并不意味着郭文贵这样的富豪在中国从此绝迹。如果中国不迅速建立良好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郭文贵丁书苗式的怪胎还将继续在权贵的庇护下,以另一种形态另一种方式出现,我们不必为此感到惊讶和意外。

──转自《作者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刘旋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