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6年04月20日讯】“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法国启蒙时代思想家伏尔泰(Voltaire)如是说。
惊蛰时节的早晨,四人同在阒黑寂静的校园一隅活动筋骨。间歇的片刻,A首先说:她听到轰隆隆、嘈杂的声音,心绪突然慌乱起来;B表示什么也没听到;C则不置一词;至于我,只听到鸟鸣啁啾、此起彼落的喧哗,好不热闹!
一样的处境,却各有不同的感受,这实在是一个有趣的现象。而何以如此呢?个中原由很简单,因为我们每个人听到的都是──自己的心声。
几天前,A就呈现出慌慌张张、心神不宁的情况;B和C夫妻俩一向四平八稳、镇定自若;我则记挂着“春在枝头已十分”的讯息,难怪听到的尽是莺声燕语、低低切切的音韵。原来,外显的现象,就是我们各自内心的状态。
这个道理和孟子所言:“有诸于内,形诸于外”的说法相通。由此看来,B和C他们心无旁骛,不被外界牵动,所以,能够专心致志于当下;反之,A与我魂不守舍、心不在焉,稍有声响或风吹草动,便心旌摇摇、随之起舞。
“五音令人耳聋”,正是所谓“耳为声尘所惑,心亦随耳而乱”。声尘惑乱本心,杂音纷扰,就听不到内在的声音。其实,追根究底下去,源头不在声尘,而在自己,是自己的心丢失了!
是故,该厘清的问题是:“心”怎么会丢失呢?并非被外物丢失,而是自己丢失。了解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够对症下药,知道如何去修正。孟子主张“求其放心”,提供一条路径。把丢失的心找回来,好好的保守它、维护它,让它向好的方向发展。
有鉴于此,杂音隆隆、鸟声唧唧皆非关键所在,应该回头检视的是自己的那颗心,还在何处晃来荡去、飘忽不定?!
——本文经《纪元心语》授权发布
(责任编辑:李丹)
本文网址: https://cn.ntdtv.com/gb/2016/04/20/a1261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