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闻】官媒开天窗 北大事件处理手法再引关注

【新唐人2018年04月30日讯】中共官媒《中国青年报》,日前发表涉及“高校信息公开”问题的评论文章,怀疑因直指北大岳昕事件”被删除全文,其电子报出现“开天窗”现象,导致外界再次关注北大在相关事件中的处理手法。

中共媒体《中国青年报》电子报,日前罕见出现“开天窗”的场面。外界怀疑是因为稿件内容罕见触及“高校信息公开”问题,直指北大“岳昕事件”。

今年清明节,北大95级校友李悠悠发出实名举报信,指控现任南京大学教授沈阳20年前在北大任教期间,疑似性侵女学生高岩致其自杀。

北大学生邓宇昊4月7号在公众号发文,要求北大信息公开,但被老师从当晚十点半约谈至凌晨三点半。

9号,北大学生岳昕等八人,继续依程式提出信息公开申请,同样成为校方施压对象。但也由此受到海外社交平台和媒体关注。舆论纷纷指责北大校方。有评论指,如此恐吓学生,北大又给世人上了一课。

而此前在李悠悠举报信发酵后,北大、南京大学以及沈阳兼职任教的上海师范大学,就已迅速发声明撇关系,终止与沈阳的协议或建议其离职。但对于当年的调查细节等关键信息,都未作清楚说明。

曾主政南京大学文学院的时任院长宣称当年对事件“毫不知情”。

大陆独立撰稿人朱欣欣:“在调动工作的时候,像这样所谓的人才,像沈阳这样的人,很可能通过一些关系达到调动的目的。也许个别领导未必就不知道他的前科,校方回应的是领导不知情,(但是)引进一个重要的人才,他肯定就要详细了解。”

不过高岩母亲周树铭向媒体表示:“二十年了,没人理我们”,“当时赶上北大百年校庆,学校怕被影响,撵我们,还轰我们。”

时事评论员杰森博士:“就是在你(北大)不知道的情况下,你也应该严肃追查这件事情,但是却被百年校庆给掩盖住了,最后简单的所谓‘行政警告’就结束了。而且更可怕的是,网上有爆料,出了这事以后,沈阳立刻被学校派到香港做访问学者。这是非常普遍的在解决一些教授社会舆论问题时回避的方式,就是长期做这样的事情。换句话说,北大在这件事情的过程中起了极其恶劣的作用。”

近期类似案例还包括:美国硅谷华裔女学者罗茜茜实名举报北航博导陈小武性骚扰。

武汉理工大研究生陶崇园不堪忍受导师王攀长期压迫跳楼自杀。

对涉事老师,校方在舆情发酵后都是快速处理,停止他们的教师工作或招生资格。

批评者认为,这已成为近年来大陆高校解决舆情事件的典型方式 :快刀斩乱麻的处理责任人,却缺乏透明程序。

也有批评指,这本身就是撇清关系的推责行为。

浙江大学教授郦菁向英国BBC表示:大众愤怒的不只是沈阳的所作所为,而是一个学者利用职业权力满足私欲后,可以轻松逃脱裁判,还讽刺地评上了“长江学者”。

而在上述性侵丑闻中,有着位居中国学术评价体系顶端的“长江学者”称号的,还有陈小武。

4月9号,北京市教育督导工作会议称,今年将实现24所市属普通高校师德建设与学风建设情况督导调研全覆盖。

但这些措施不被看好。 大陆独立撰稿人朱欣欣表示,如今的高校都是党委说了算。在中国,只有用权力才能保障自己的利益。所以包括教师和学校都纳入了这种追名逐利的潮流中。

朱欣欣:“整个高校的制度,老师也好,学校真正管理的权力,如果不受制约,那定了很多很多制度就是一纸空文。没有真正建立法治的社会,任何的悲剧都会重演。”

《中国青年报》被删文章则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曾向397所高校申请公开学校年度受捐赠财产情况,同意公开的仅96所。熊丙奇说,“不愿意公开很详细的,肯定是经不起推敲的信息”。

采访/陈汉 编辑/王子琦 后制/钟元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