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伍子胥逃亡途中,幸遇一个女子馈饭相济。当他功成之后,兑现了“千金报德”的承诺。 清朝时期,方观承困窘之时,遇到一老妇,获赠一盘角黍。他成为封疆大吏后,也以千金相报大德。涌泉相报滴水之恩,也是华夏先民的一大本色呢。
春秋时期,太子芈建被奸臣费无忌陷害,他的老师伍奢也因此受到牵连,最后被楚平王所杀。伍奢的儿子伍尚也一同被害。为了斩草除根,楚平王还要杀伍奢的另一个儿子伍子胥。
逃命途中 乞食活命
伍子胥(前6世纪─前484年)连夜奔逃,当他来到溧阳濑河边时,疲于逃命的他,此时已经饿得头眼昏花。他看见河边有一女子,正在浣纱,旁边的竹筐里有些食物,于是向她乞求,可以给一些饭吃吗?
女子起初低着头答话。她与母亲相依为命三十年,从来不敢逾越礼节,招呼陌生的行客。此时,伍子胥身在穷途,为了活命,向女子乞求一顿饭。他希望女子施恩,赈济他渡过难关。
女子抬起头,看到伍子胥身形容貌魁伟,不似寻常之人,心中怜悯他的处境,就取出全部的浆纱面糊,跪着送给他吃。
功成之后 千金报德
伍子胥承蒙女子馈饭得以活命,因此对她再三道谢。临走之前,他叮嘱女子:“承蒙夫人活命之恩,在下铭感肺腑。只是眼下我是一个亡命之夫,如果有人问起我的行踪,还请夫人替我保密。”
女子答应了他。伍子胥走了几步,回头一看,女子抱着大石头,自投濑水而死。原来她信守承诺,为了让伍子胥彻底放心,安心逃命,就以这样的方式表明心迹。
伍子胥见女子投水而亡,一时悲愤不已,他咬破手指头,写了二十个血字:“尔浣纱,我行乞﹔我腹饱,尔身溺。十年之后,千金报德!”为免让人看见,就用土掩埋了。
伍子胥逃到吴国,助吴王阖闾兴国。最终,他率兵攻入楚国国都,鞭尸楚平王,为父亲和兄长报了仇。
吴军大胜之际,伍子胥感念女子的恩德,来到濑水边,找到先前题石血书,他想以千金报答女子,但苦于不知道她家何处,于是把千金投进水中,以兑现他的诺言“千金报德”。
这个故事就是千金小姐的由来。
千金报德的故事,从春秋到清朝,已经流传了二千多年。这个历史剧情,在清朝又上演了翻版。
老妇赈济落魄才子
恪敏公方观承(1698年─1768年)还未显达时,早年屡试不中。到了五十岁,犹以笔耕为业。有一天,一个精通观相的人看到他,对他说:“您的大运就要到了,不到十年,就可位至封疆大吏。”
那人还告诉他:“公利西北,不利东南”,建议他进入京师。方观承接纳那人的建议,放弃原先的计划,决意北上。他徒步行走到保定地界,所有的盘缠都花光了。看见路旁有一家简陋的小店,便坐下来稍微休息一下,歇歇脚。
这时,一位老妇提着一壶茶放到他面前,虽然很渴,但是他不敢喝;桌上摆着一串角黍(以芦叶或竹叶裹成尖角的粽子),方观承正饥馑难耐,盯着角黍默不做声。
老妇心地善良,见状领会了他的心意,笑着问他:“你是不是想吃东西啊?”方观承也笑着回答:“是啊,只是我没有钱!”
老妇依然笑着说:“这都是小事。没钱,又有什么关系?”遂即让儿媳取出一盘角黍,让他饱餐一顿。方观承欣然接受,没有推辞。吃完之后,他索要纸笔,写了一张书券,交给老妇,让她好好收藏着,说:“日后,我再路过此地,一定会好好报答您。这张书券不要弄丢了。”
封疆大吏 千金报德
不到十年,方观承果然升为直隶总督。赴任时,百官相迎,观者夹道若堵。方观承命清苑县令召请老妇。官府相请,老妇不知所为何事,战战兢兢地跪在轿子前,叩首请罪。
方观承急忙命人将老妇搀扶起来,以温言好生安慰老妇,笑着问她:“一别多年,您都已经满头白发了。您的茅店是否仍是安然无恙啊?昔日,您让我饱餐角黍,今日必当酬谢您。昔日我写的书券可以兑现、缴还了。”
老妇听到他的话,才想起那桩往事,于是笑着说,她不敢求谢,还道昔日献的角黍不够丰厚,“如今您成为贵人,还能记得老妇,就是到死我也不会忘了”。老妇还收藏着那张书券,答应缴还。她谦逊地说,那角黍就是一点心意,哪能因此请功邀赏呢?
方观承酬谢她千两白银,派人送到她的家中,令她的儿子好好赡养老母,以安享天年。老妇感念方公大德,造了一座亭子,奉上方公的牌位,为他祝祷祈福。当地百姓称道此事,称呼那座亭子为“千金亭”。
事据《东周列国志》第73回/第77回、《里乘:兰苕馆外史》卷3@*#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