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0年09月22日讯】中华民国台湾国防部本周一对外宣布,中华民国军方将“第一击”定义为行使“自卫反击权”。适逢中共军机频频扰台之际,中华民国军方此举引发外界多方解读。有观点认为,此举意味着允许中华民国军方在共军准备攻击台湾时,先发制人的 自卫,增加了中华民国军方防守的主动性。
中共骚扰挑衅台湾的频率近日明显增强,尤其最近3天,共军已先后派遣数十架次战机飞越台湾海峡中线。中华民国国防部21日发布新闻稿,宣布重新律定台湾军方 “突发状况处置作业规定”,其中明确规定,中华民国军方将“第一击”的定义修改为行使“自卫反击权”。
不过,对于中华民国军队究竟在怎样的时机或条件下可以行使自卫反击权,中华民国国防部并未作出进一步阐述。
这项战备原则的更改引起外界广泛关注,并引来多种解读。有观点认为,按照中华民国国防部新闻稿的描述,可理解为中华民国军人必须在共军有明显敌对行为下才能开火,目的是避免“擦枪走火”,引发台海战争;但也有部分媒体和人士认为,更改意味着一旦发现共军有明显展现进攻台湾的意图,第一线作战人员在获得授权后,即可开火应战,无需死板坚持“不开第一枪”的要求,彰显了台湾在捍卫防务上更强硬的立场。
香港《苹果日报》21日的报导引述未具名的“资深国防人士”分析称,台湾国防部这次对台军“第一击”定义的修改,意味着如果中共军方(军机或军舰等)逼近台湾本岛,一旦到达开火攻击的范围与距离时,中华民国军战机与防空导弹部队将“断然开火”。
这名国防人士进一步指出,根据“国军经常战备时期突发状况处置规定”,中华民国军方必须要等共军开火后,才可以开火反击。但当前两岸敌对局势越来越紧张,中共军队内部的好战情绪持续升高,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华民国国防部决定把第一击的定义改为“自卫反击权”,表明一旦中共军方有准备攻台的明确意向,并使用雷达锁定中华民国军方战机,经中华民国空军作战指挥部的指挥官下令,第一线的战机飞行员就可以对敌机行使“自卫反击权”。
该国防人士又指出,新的改动还表明,中华民国军方“自卫反击权”的下发权限,已从国防部长那里放宽为空军作战指挥部指挥官,大大增强了台军迎敌时的主动性。
不过,也有军事专家对美国媒体表示,有关“自卫反击权”的定义,显示台湾在增强吓阻共军的力度,但不代表台湾的战备原则有任何改变。
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教授黄介正日前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就实质意义而言,“不开第一枪”和“行使自卫反击权”只是陈述上的不同,内容是一样,仍然代表国防部所指称的“不挑衅、也不怯敌”立场不变,而且就台湾的备战原则和法规而言,也没有任何更动。中华民国国防部将“第一击”改为“自卫反击”,目的是向中共军方释放更明确的吓阻讯息。
他分析指出:如果中华民国军方一直强调“不开第一枪”,共军就可能得寸进尺,不断逼近台湾乃至入侵台湾领海领空;而修改为行使“自卫反击权”后,按照国际法备战原则,一旦敌方“侵犯到台湾的领海领空权”,台湾就具有正当性可以行使“自卫反击权”。
中华民国前国防部长蔡明宪则认为,台海局势已十分严峻,如果台湾方面不采取更强硬的应对措施,肆无忌惮的共军下一步很快的就会向台湾的领空挑衅。
事实上,今年9月19日共军军机扰台时,一度已逼近距离台湾海岸仅37海里(约68.5公里)的位置,相当于战机约2分钟内就可抵达台湾海岸上空。
对此,蔡明宪建议,台湾战机在共军军机抵达台湾24海里内的领空前,就可以仿效日本自卫队,向共机机身周边发射闪弹,做出更强硬的示警。届时,若共机仍不返航,持续朝台湾进逼至领空,而且不理会广播警告,那么“就算是攻击了”,那时候台湾军方就可以行使自卫反击权,包括动用挂载飞弹的台湾战机或地对空、地对海的防空飞弹将共机击落。
中华民国总统蔡英文20日出席公开活动后,在回应有关中共军机近日频频飞越海峡中线一事时表示,这就是中共当局在对台湾进行“武吓”的明证。她强调,中共不仅对台湾构成威胁,对整个区域都带来威胁,因此也会促使区域内各方都更加警觉、也更了解中共政权本质。她再次呼吁中共当局,“必须自我克制、不要挑衅”。
(记者黎明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