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4月19日讯】近日中国精品代工厂拍摄的影片在社群媒体疯传,称国际奢侈品牌其实都在中国制造,法媒查核后指出其可信度低。专家指出,中国工厂藉关税战进行假消息宣传,利用消费者焦虑,推销自家山寨商品,是对智慧财产权的蔑视。
近日中国社群平台TikTok同一时间涌现许多由中国工厂拍摄的影片,内容大同小异,都是工厂人员“现身说法”指出,欧洲奢侈品皆由中国生产。影片在10至15日之间获得全球20亿次观看,主要锁定法国与意大利大牌,如爱马仕(Hermès)、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香奈儿(Chanel)等。
这些影片不是以英文发音,就是搭配英文字幕,显然锁定国外观众,鼓吹消费者直接向中国工厂购买这些精品仿制品,以规避美国总统川普将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
短片表示,中国政府解除与精品大厂的保密条款,并以“揭秘”口吻夸张号称名牌奢侈品都在中国制作,只在最后送回欧洲贴上“法国制造”标牌,价格却天差地别。
法国各家媒体在查核后表示,这似乎是有统一筹划的宣传手法,影片在上传日期、内容与形式都相当雷同。
面对中国短片声称爱马仕最经典的款式是在中国工厂完成,该品牌出面向法媒辟谣,表示“皮革制品百分之百都是在法国制造。”爱马仕甚至在官网上传相关文件,证明法国工厂生产活动,也强化企业透明度。路易威登官网上则写道皮革制品都在欧美生产。
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14日的一篇文章也指出,中国短片的说法“可信度极低”。且根据欧洲法规,要能称为“欧洲制造”,商品必须在欧洲完成最后一步的“实质性转变”,仅贴牌或重新包装并不能通过欧洲严格的法规。
解放报(La Libération)17日的报导标题称,“关税之争成了中国‘高级’仿冒品制造商发动宣传攻势的借口”。中国工厂之举是对智慧财产权的“蔑视”,文章也提到中国的“平替”(pingti)风潮,即平价替代品,大多指的是仿冒品。该词汇自去年起开始出现在法媒中,引发产业关切。
BFM电视台(BFMTV)则认为中国制造商假借“揭露奢侈品秘密”的名义,推销自家仿冒品。
智财权律师雪宏(Antoine Chéron)向巴黎人报(Le Parisien)解释,中国工厂“白牌”或无牌仿制品直卖消费者是近年来存在的现象。“如今这个现象大规模发生,是美国关税限制导致的异常效应。中国人一直都这样做,只是他们现在有关税做为借口了。”
费加洛报(Le Figaro)今天的报导则指出,这次大规模假消息宣传让中国专门批发山寨版精品的应用程式“敦煌网”(DHgate)大大获利。
这些短片会放上购买连结,许多都连上成立于2004年的敦煌网。敦煌网近日于谷歌(Google)美国下载量暴冲至仅次于ChatGPT的第2位,而在此前却只排352位。在法国下载量也冲到了第6位。
敦煌网上分类有“奢侈品包”,可见TikTok宣传攻势形成引流效应。法国商学院教授兼中国市场专家桑德(Oscar Sand)向费加洛报分析,“这些影片利用了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尤其是贸易战。他们正在利用消费者的焦虑,特别是在美国,来获得市场并扩大客户群。”
她指出,这些影片锁定Z世代、千禧世代与TikTok用户,这些人一般也不是大牌的客户,“他们多半知道买的是仿冒品,但并不在意。”
桑德表示,中国现在是主要的山寨品生产区,“在欧洲、日本或美国流通的仿冒产品中有75%都来自中国。”
她同时认为,这些影片之所以爆红,也因为它们揭示了“奢侈品行业的漏洞”,即供应链缺乏透明度。因此希望大厂能借机重新思考自身生产模式,让消费者更了解产业上中下游的制造过程。
(转自中央社/责任编辑:卢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