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4月25日讯】美国农业部4月24日公布数据显示,北京方面在过去一周里取消了1.2万吨美国猪肉的订单。这是自2020年新冠疫情扰乱全球供应链以来的最大单次订单取消。
整体而言,美国猪肉出口销售总额本周降至自去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美国是中国的主要猪肉进口国之一。2024年中国自美国进口了40.8万吨猪肉,占全年总进口量的17.9%。
美国肉类出口联合会表示,中共实施的报复性关税,已经导致美国猪肉在出口中国时,面临高达172%的关税。其中包括此前于2018年首次贸易战中增加的关税。
与此同时,作为全球最大猪肉进口国,中国已开始从巴西等国进口更多猪肉。
这是北京近期针对美国大豆、玉米等农产品,以及波音客机等商品实施一系列报复关税的最新举措。不过,一些迹象显示,北京报复性措施的恶果已经在国内显现。中国普通民众和诸多行业正悄悄为此买单。
4月23日,大陆微信公众号“餐企老板内参”发表了题目为《餐饮业正在悄悄为关税大战买单》的文章。其中指出,中美关税大战,正通过原材料价格的波动,逐层传导到市场终端,并最终影响到消费者的餐桌。
文章说,具体来看,这种冲击集中体现在三个关键的进口种类上:大豆、牛肉和猪肉。这三类商品不仅关系到中国的食品加工和餐饮供应链,更是成本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引用大豆、豆油、豆粕、生猪养殖、牛肉,以及调料、餐饮业等方面的具体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说,无论是否直接用“美国货”,只要还在这个全球供应链的网络中,就逃不掉传导而来的波动和成本上升”。
文章说,很多中国商家已经开始陷入“成本飙升、收入持平甚至下滑”的困局,只能靠不断压缩利润甚至贴本经营,直至撑不下去。
此外,在中方宣布取消波音公司的客机订单之后,立即有多个此前等候交付的国家表示,希望购买被中方拒绝的波音客机。波音公司也警告说,未来将不会为这些违约的中国公司生产客机。
这也是北京针对川普关税实施报复,但并未获得所期望效果的一个具体例子。
《新闻直击》制作组
(责任编辑:刘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