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5月12日讯】美中关税战下,中国出口企业受困。日前,中国的网路社交媒体上涌现大量“洗产地”的广告,宣传能帮出口商把货物运到马来西亚,变身成东南亚商品再卖到美国,避免缴纳高额关税。种种乱象也引起了周边国家的警惕。
最近中国的网路社群平台涌现大量“洗产地”广告,除了宣传东南亚等第三国转口新规,另提供如何避开美国高关税的转口、货代策略。甚至有业者称,提供“一条龙”转口服务。
中国两家物流公司的业务员告诉《金融时报》,他们可以把大陆货运到马来西亚巴生港,然后再将货物移往当地货柜,更换标签与包装。物流公司与马来西亚当地工厂有合作关系,可协助发出新的产地证明。
美国经济学者黄大卫(DAVY J.Wong):“这是因为结构性的压力产生的灰色产业生存策略。也是平台的默许跟监管的有意放行。在微博、抖音小红书的平台,这种服务没有受到打压,因为背后的政府管理能力,管理力量在去默许他们,甚至是鼓励他们存在。”
广东中山市出口商佰泰照明的一位业务员受访时也承认,因为美国的关税太高了,一些公司会先把货卖到邻国,然后再经由这些国家转卖到美国,“这样关税就会降低了”。
黄大卫:“在中国出口最主要的这个盈利来源都是来自欧美社会,所以要是中美贸易的脱钩加剧的话,中国的这些中小出口企业,都会被困于全球供应链的之外的孤岛边缘。所以他们只能选择半合法的或者说在这种法律的边缘上去活下去。”
不过,在社交媒体上宣称可将货物运往马来西亚“洗产地”的广告引起注意之后,马来西亚随即收紧政策。
马来西亚投资、贸易与工业部宣布,自5月6日起,该部将成为唯一签发对美出口的非优惠原产地证书(NPCO)的机构,并停止授权地方商会、协会或其它Miti委任机构发放此类证书。
台湾南华大学国际事务与企业学系专任教授孙国祥:“多数的东盟国家推行平衡外交,在经济上与中国合作,但在制度与法制上更倾向西方规则,主动打击洗产地,可以向美国、欧盟释出诚信的讯号,避免陷入地缘风险与地缘报复的十字路口。”
事实上,与中国邻近的一些国家早已发现,近期来自中国的商品数量暴增。因担心成为中国商品“洗产地”中转站而惹怒美国,一些国家已经公开宣布,将严格管控进出口贸易,防止出现“贸易欺诈”。
黄大卫:“大量企业中国洗运单,洗产地,内外分赃各种方式,也会破坏了中国出口的信用。那周边国家与美欧同步施压的话,中国企业不得不大比例的去搬离中国大陆,形成了人才,知识资本都要向外那个流出,进一步削弱了中国的制造业的核心力量。”
韩国海关部门4月表示,今年第1季查获价值295亿韩元的外国产品原产国信息遭伪造,其中大多数来自中国,这些货品几乎全数准备运往美国。
孙国祥:“换言之,如果这个趋势持续,中国可能不再被视为可靠的全球制造与贸易伙伴,出口商的国际信誉将面临结构性的折损。总之,东南亚国家选择打击洗产地不仅是面对美国压力的防卫反应,更是他们捍卫自己本国经济自主跟全球贸易信誉的战略选择。”
越南工商部4月呼吁当地贸易协会、出口商与制造商,加强检查原料与投入商品原产地,避免发放伪造产地证明书。
泰国外贸局也宣布,将强化对出口美国商品的原产地检查,避免逃避关税。
台湾南华大学国际事务与企业学系专任教授孙国祥分析,中国面临的外贸困境如果无法解决,不仅在全球供应链中会逐渐被边缘化,国内的失业压力也会上升,还会拖累中国整体经济复苏,更将侵蚀中共政权本身。
编辑/孟心琪 采访/易如 后制/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