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7月23日讯】《民营经济促进法》在5月份正式实施后,公安部近日公布了多起民企内部腐败犯罪案例,宣称保障了企业的合法权益。这是经济持续低迷下,民企受到的特别关照吗?一起来听听业内人士和学者的看法。
7月14日,陆媒称公安部近年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连续组织开展严打民企内部腐败犯罪的专项行动。
为宣传这项所谓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和经营秩序,挽回大量经济损失的行动,公安部列举了5起案例。
比如北京某科技公司客户经理杨某,涉嫌使用其虚假充值的账户在电子商城消费,非法侵占公司财产1300多万元。
上海的吴某和刘某麟,则在担任一家科技企业采购总监、高级采购工程师期间,收受供应商贿赂款共900多万,并纵容不合格产品流入公司采购范畴。
还有安徽靳某涉嫌利用总经理的职务便利,侵占公司资金870多万元等。
多万元等。
大陆律师杨义(化名)透露,他接触过数起类似案件,多是民企负责人或大股东没能完全区分企业和个人财产,给了公安介入企业内部利益冲突的把柄。
大陆律师杨义:“实际上这种东西都是企业个人的利益,多数情况下企业是不报案的。但也不排除有些内部矛盾,一些小的股东或者内部一些人被策反,然后去整哪个企业的时候,就会有人去报警。企业不老实,或者他们缺钱的时候,他们就会介入。很多企业的钱,就被他们扣了,甚至股东的个人的钱,以涉嫌犯罪为由,也被扣了。这个现象,实际上现在也是愈演愈烈的。”
当局的宣传还称,民企内部腐败治理,既需要公安机关严厉打击,也要企业构建科学严密、措施严格的廉洁合规体系。
杨义律师:“光设立党支部这种控制还不够,他们现在是穷疯了,各地搜刮钱财,是要维持他们的财政运转。 利用这些企业内部的矛盾,或者没有矛盾,也会制造一些矛盾。然后给你去立案,然后杀肥猪。 实际上,一旦企业负责人或者股东被立案,基本上这个企业就走到头了。 ”
近年来经济下行,地方财政压力持续加大,很多民企被倒查税款几十年。公安异地抓捕企业家,查封、冻结财产进行创收的“远洋捕捞”现象也泛滥成灾。
大纪元专栏作家王赫表示,民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公正的经商环境,公安在他们眼里实际上是最不愿意打交道的“瘟神”。
大纪元专栏作家王赫:“银行贷款、各种招标以及政府采购,他们都是被歧视的对象。在现实中,民营企业受到了黑社会的打压。而黑社会后面都是当地有靠山、有背景的,有些很多企业被政府、被国企、被一些有实力的人进行敲诈。像这些事情,公安机关根本就不介入。它现在这个公安机关打着支持保护民营企业的这个幌子,介入到民营企业内部,像这些都是一些作秀的事情。”
民营经济贡献了中国50%以上的财政收入,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
5月20日,中共正式实施了《民营经济促进法》,宣称要规范收费、罚款或摊派财物和异地执法行为等。不过,总则依然强调民营经济要坚持党的领导和正确的政治方向。
王赫:“迫于经济形势,中共也需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他也知道,国企、 央企在市场上是效率很低、很无能的,腐败也非常严重。中共经济的希望也只能在民营企业上面。 他既怕你不发展,那么他没有钱赚,他又怕你发展起来之后不听他的。 《民营经济促进法》也好,他虽然出台了,他能够把远洋捕捞给禁止吗?做不到吧!”
美国经济学者黄大卫也认为,在执法无透明监督、缺乏司法独立的情况下,民企的困境非一条立法就能扭转。
编辑/李明飞 采访/骆亚 后制/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