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5月19日讯】现在很多人为了控制体重、减脂,蔬菜一直被视为 “健康之友”。但有些蔬菜看似普通,实则是“吸油大户”,一不小心就会摄入过多油脂,让你越吃越胖。
一项调查结果,让不少人感到惊讶。如茄子、土豆、蘑菇、丝瓜和莲藕这样的家常素菜,在烹饪过程中竟然能吸收大量的油脂。如以下几类。
据自媒体“中名百科”5月4日的文章指,一、茄子本身口感绵软,吸油能力却超强。因为茄子的海绵状组织结构中有许多细小的空隙,能大量储存油脂。一盘红烧茄子做下来,用油量可能比炒其它菜多好几倍。
二、土豆是很多人爱吃的食材,“吸油”也很强。如薯条、薯片,这些经过油炸的土豆制品,简直是油脂的 “吸纳器”。据统计,100克薯条的油脂含量可能高达20~30克。
三、豆角在烹饪时不容易熟透。为了让豆角口感更好,很多人会先把豆角过油,像干煸豆角,豆角得在热油里炸到表皮起皱,这样才能保证熟透且入味。但这个过程中,豆角会吸收大量油脂。
四、油麦菜(生菜、大白菜等)在烹饪时也容易“吃油”。因油麦菜叶片面积大,表面有一层蜡质,少量的油很难均匀包裹,所以烹饪时就需要较多油脂来保证口感和卖相。
五、西葫芦在炒制过程中,为了防止西葫芦出水过多影响口感,很多人会多放些油。而且西葫芦比较 “吸味”,只有足够的油脂才能让调料更好地附着,做出的菜才更美味。
六、南瓜本身糖分含量相对较高。在制作一些南瓜美食时,比如南瓜饼,为了让口感更酥脆、香甜,往往会加入大量油脂。制作南瓜饼时,不仅在调面糊时可能会加油,煎制过程中也要用不少油来保证南瓜饼的色泽和口感。
七、韭菜,在做韭菜盒子、韭菜鸡蛋饼等美食时,为了让馅料更香,口感更好,常常会加入较多的油。特别是韭菜盒子,为了让外皮酥脆,在煎制过程中需要用足够的油。
此外,淀粉类(红薯等),菌菇类(茶树菇、杏鲍菇、香菇、金针菇等),以及油炸豆制品和仿荤素食都容易吸油。
因此,大家外出就餐时,要少点带有“油炸”“香酥”“干煸”“干锅”“糖醋”“拔丝”“红烧”等字眼的菜肴。日常建议多用清蒸、水煮、清炖、凉拌、白灼等方式烹调。
以下是对心血管有益的食物
在现代社会中,饮食的质量与健康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受到重视。如果油脂摄入过量,就会转化为脂肪堆积起来,体重就会超标。肥胖又是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多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因此,大家平时要控制烹调油摄入量,烹调食物时尽可能选择不用或少量用油的方法,少吃油炸食品,减少动物性脂肪的使用数量和频次;此外,烹饪菜品时一部分油脂会留在菜汤里,建议不要喝菜汤或食用汤泡饭。
大蒜:内含甲基丙烯三硫,可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并预防血栓的生成。
黑木耳:内含高量膳食纤维、卵磷脂、胶质、胡萝卜素,亦有抗凝血作用。
海带:富含铁、钙、碘、胶质纤维,必要性氨基酸、维生素A及B2,也有降低胆固醇之功效。
圆白菜:圆白菜被誉为“血栓斑块清道夫”,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胡萝卜素,可降胆固醇、帮助血压更加稳定,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苹果:富含果胶、纤维素、花青素及维生素C,可降低低密度胆固醇,提升高密度胆固醇。
(责任编辑:李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