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欧美财经消息

【新唐人】1,由于企业限制设备购买和消费者支出的低靡,美国去年第四季度经济成长率只有1.1%,低于预期。商务部在今天的报告中指出,之前的三个月国民生产总值以4.1%的年增长率上升。通货膨胀率高于预期的水平。10月份汽车销售下滑,拉低第四季消费者支出;而高燃料成本使得很多企业不敢轻易更新设备。由于商业投资正在启动,而就业市场好转也会使消费者支出回升,经济学家期待这一季度的情况能有一些改善。

2,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San Ramon的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雪弗龙(Chevron Corp)今天表示,由于石油及燃油价格跳升,该公司第四季度获利上升20%,达到历史新高41.4亿美元。净利润从去年同期34.4亿,每股1.63美元攀升到每股1.86美元。营业收入则上升了26%,达538亿美元。该公司在去年8月份以178亿美元并购优尼科公司(Unocal Corp.),使得上个月该公司近海石油勘探达到历史新高。由于卡车、汽车和电厂燃油的全球需求不断上升,雪弗龙和其它石油生产商正在享受史无前例的高额利润。

3,Mittal钢铁公司主动出价18.6亿欧元购买Arcelor,希望通过这桩钢铁业最大的合并,成为拥有全世界10%钢产量的公司。合并后的公司将拥有32万人,跨越四个国家,钢产量将比竞争对手多出三倍。这家位于鹿特丹的世界最大的钢铁制造商每股28.21欧元的出价比Arcelor昨天的收盘价高出27%,Arcelor股票应声上升到31.29欧元。

4,世界最赚钱的汽车制造者Porsche AG在推出Boxster和911跑车新车型的同时也公布了上半年营业收入。总裁Wendelin Wiedeking 在德国的斯图加特的年会上对投资者公布说:到一月底为止的六个月间,公司净收入一亿六千七百五十万欧元,比去年同期的上升了13%。销售额上升15%,到达三十三亿欧元。

中国的民族企业

日本一家杂志日前就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表评论:中国企业只是关注使用外国技术,依靠低成本生产产品,而不是全力开发自主技术;中国企业之所以不能发挥独立性,这是因为中国现在的经济环境造成的。 相反,外资厂家从一开始就在中国市场扎满了根,发挥着技术和品牌的绝对优势,而中国企业只能通过效仿和低价格来与外资企业抗衡。如果中国的民族企业在国内市场也被外资逼入困境,中国经济有可能被外资左右。

中国的私营民族企业在中共建政后一直是瘸腿的羔羊,早年的惨痛经历不必多说。现在中共要发展经济了,又加入了WTO,该说要大力扶植民族企业了,不然外资大举进军,本国企业如何抵挡呢?可是从最近几年发生的,如杨斌,仰融,孙大午等事件,可以看出中国的民族企业仍然是受排挤的。如果没有政治后台,民营的公司很难得到支持。现在又到逢年过节,大资小资都在忙着送礼。在中国,有钱的是官商勾结,真正靠自己本事赚钱,象西方社会所尊崇的企业家精神,在中国实在是吃不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前通产省把“保护、扶植、加强民族产业及民族系统企业”作为政策的头等大事,在材料、汽车、电脑、半导体等各领域限制外资,想方设法提出对日本厂家有利的政策。所以日本才发展出本国的品牌,现在已经在国际市场执掌大旗。现在,出口大国中国的出口中,60%都是外资企业的出口,这个事实反映了民族企业难以发展的中国经济的本质。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