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记者李丝妮、罗广仁台北十五日电)针对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公共电视台新闻部经理何国华今天指出,台湾主流媒体面对商业利益操弄等困境,加上网路普及,间接鼓励了民众的公共与政治参与,架构出具有草根性、参与度高、多样化特色的公民媒体。 吴三连奖基金会主办的“战后台湾媒体与转型正义研讨会”,在第三场提出“公民新闻学”的讨论。由中央通讯社董事长苏正平主持,资深媒体人何国华、辅仁大学新闻传播学系副教授陈顺孝皆发表论文,探讨“公民媒体”的出现与价值。
“社会的轨迹一直在往前迈进,媒体有恶化、也有新兴的一面。”苏正平描述当前传统与新兴媒体并存的现象。 何国华解释“公民媒体”出现与发展迅速的原因,他认为台湾主流媒体面对许多困境,包括:商业利益操弄、媒体造假、形象与被信任度低落等。网路普及使得民众获得了发表意见的机会,架构出具有草根性、参与度高、多样化特色的公民媒体。
他说,主流媒体必须更重视阅听人的声音,达到良性竞争、互补的效果。“现在,每一个人都是公民记者。” 陈顺孝分析公民媒体的运作与影响力。他指出,解严之前,党外运动人士用办杂志来发声;解严后,媒体蓬勃发展,但在利益取向与激烈竞争之下,专业受到民众质疑。
陈顺孝进一步解释,“公民媒体”以网路为平台,由于多样化、平价易学,因此让商业逻辑下失去战场的理想能够发声。除了政治外,人文成为这些新兴媒体最主要关切的议题。 两人都肯定“公民新闻”的价值。何国华指出,双向互动的新媒体对民众的社会与政治参与有很大助益。陈顺孝则观察指出,“公民新闻”具有监督主流媒体的功能,两者间能够互相补足。
“虚实结合的一小步,公民参与的一大步。”何国华认为这正是“公民新闻”的核心价值。970315
本文网址: https://cn.ntdtv.com/gb/2008/03/15/a118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