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三水出土鱼化石群 正遭严重破坏

(中央社记者张谦香港17日电)据称,中国大陆广东三水区出土了5000万年以上历史的鱼化石群,但化石群却因为民众挖掘及当地兴建工业园而正遭到破坏。

广州日报今天报导,化石群在佛山市三水区河口莘庄大量出土,是珠江三角洲现知最完整的中生代遗迹群,具备建立国家级地质公园的条件。

  据称,近年来这处遗迹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多的时候一天有400、500人来这淘化石。

  此外,河口莘庄现正兴建工业园,不少化石现在要么被埋在厂房底下,要么被挖土机翻出移至别处。

  据报导,最近两天,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张显球前往河口莘庄调查,而他调查后说,当地山坡上和空地上分布的是灰岩或油页岩,每一块石头都有5000万年以上的历史。

调查期间,张显球用锤子一层层地剥离石头,一块鱼的化石马上出现眼前,另一块化石上则是5000万年以前的螺睑。

在山坡下,张显球找到一块上面布满了螺形白点的圆形石头,他说石头上面附着的都是5000万年前的藻类化石。

  张显球说,有化石的区域面积约1000平方米,保存有珠三角地区最完整的中生代遗迹群,具备建立国家级地质公园的条件。

报导表示,张显球和多位专家证实,河口莘庄最突出的古生物化石是洞庭鳜鱼类化石,还有大量的介形虫、微体生物、藻类和昆虫等化石;在200米到300米的地下,还有恐龙蛋化石。

  张显球说,“每年都有人来这里挖化石,多的时候一天就有400、500人,几千块石头转眼就被捡走,现在想要找化石已经很难了。”

  报导指出,政府已把化石遗迹群所在地块卖给了企业,目前企业规划把这整个区域推平建厂房。

  对此,张显球说,这个区域对地质、气候、环境、生物研究具有巨大的意义,如果再不保护,将导致科学普及研究断层。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