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韩寒的山寨

我不认识韩寒,从来无缘见面,确切地说,是我知道他,他不知道 我。而且韩寒说起来大家都说他是个作家,至少刚出道的时候,是以小说闻名的,然而,他的小说,我一本没读过。不是特别不待见韩寒,而是所有的小说都不看, 除非有作家特意送给我,而且写的还要有点水平。但韩寒的博克,我是看的,虽然不是每篇都读,但至少某些人人传诵的名篇,是要读的。有一次在南京大学做讲 座,讲完了有个学生问我,你喜欢看韩寒的东西吗?我说喜欢。他马上说,那我也喜欢你。就这样,我莫名其妙地沾了韩寒一次光。所以,南都的编辑约我写韩寒, 在推不掉的情况下,就答应了——写就写。

如此大着胆子应下来,其实,真要动笔,搜索枯肠,大概也只能写点感觉,好在跟被写的人不 认识,写砸了,想要找我算账,也不大容易。最早知道韩寒,是因为他跟社科院的白烨打笔仗,动静忒大,“文坛算个屁”,这种石破天惊的粗话,如我之辈,打死 都说不出来,当时我其实也感觉学坛是个屁,但就是憋着不敢说,估计如果我混在文坛,多半也不敢如此放肆,怕什么,不知道,但就是有顾虑。后来韩寒说,原来 以为站出来批评他的是著名作家白桦,才这么有战斗性,最后才发现是看错字了。读到这里,我莞尔一笑,我跟他那麽大的时候,也把“烨”字读成“桦”来着—— 小学就赶上文革,字始终没认全。比起给文坛谥个屁来,我更喜欢韩寒后来的坦荡,换上现在文坛的任何一位元,都会将错就错,打死都不会承认自家也会有认错字的 时候,尽管鲁鱼亥猪的手民之误谁都免不了,甚至把“郁郁乎文哉”看成“都都平丈我”的事,文坛上也不是没有过。

真正让我对韩寒刮 目相看的,是去年抵制某货的风潮。回想当初抵货的风头之劲,势不可当,连号称自由主义的某些大牌评论家都顺着大伙说话,可韩寒偏不买账。当然,在这个问题 上夸韩寒,有点惺惺相惜的意思,因为我当时也是反抵制的“汉奸”,被骂到臭头。不过,我是小猩猩,他是大猩猩。我的评论和博克的读者,不过几千人,骂我的 无非几百人而已,可他却是顶着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骂阵上去的,在铺天盖地的骂声中,依然讲理,带着他特有的幽默和轻松讲道理,归谬式的讲理,三言 两语,就把抵货派的高论,挤到了墙角,想要翻墙逃跑都没戏。

现在韩寒对公共话题越来越关心了,最近令我忍俊不禁的是那篇“某某某影视基地”,这样的东西,大概只有韩寒才能写出来。一句多余的话都不消说,只将七段从网上搜来的文字像叠罗汉那样罗起来,就让人笑破肚皮。像我这样的人,讨论公共话题,抨击这个,批评那个,总得顶盔带甲才行,照照镜子,感觉像个武士了,才踏实,虽然知道自己其实就是个堂·吉坷德,无非是拿着扎枪跟风车作 战,但是每次抡起大枪来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有点悲壮,先要对自己安慰半天,自己给自己壮胆,然后再出手,事先就预备了一旦碰得头破血流之后怎样怎样的感 慨,别人还没怎么样呢,自己先把自己感动得不得了。其实,一次次扎枪捅将上去,人家的大风车不仅纹丝不动,而且也不屑将你弹个跟头。可韩寒不是这样,他只是顺便捡起一块石头,顺势对风车扔过去,其实并不在意将风车怎样了,只是石头扔过去,碰巧碎片溅进轴承,还真叫这风车难受上好一阵子。跟批评社会比起来, 韩寒也许更在意的是他的赛车以及比赛。兴许,他本无激清扬浊之意,无非是看到什么不顺眼,顺便扔块石头过去而已。跟我辈一向活得很累的人相比,生活本身在 这一代新人心目中,分量更重,政治或者别的什么了不得的东西,顶多算客串的副业。

按中国的规矩,80后作家的崛起,似乎有点早,还没轮到你们,怎么就都左一本右一本地出书了,而且还有那麽多的销量。作协的人躁动不安,当然可以理解,在那个原本就是衙门的庞大机构里,70后还没排上班呢。按顺序,走体制,本是我们这个国度根深蒂固而且奉为圭臬的讲究,一旦有人把这讲究当破鞋给扔了,这边还拿着当宝贝的人,自然会急。这等于是在文坛的 朝廷之外,另起山寨,还竖起了“齐天大圣”的杏黄旗。

文字上不立异,没点与众不同,无论如何都立不起山寨,就像水泊梁山没有一干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好汉,早就被人灭了一样。在我们这些人看来,80后作家的文 字都有点怪,怪,就意味着反叛,所以就立了山寨。但是,同是立山寨,有人是造反,给朝廷添堵,有人是为了招安,做高等奴才,果不其然,还真就被招安了,比如郭敬明,连做过文化部长的大作家都出来穿针引线,面子绝对够大,大体相当于搬来了水浒传上,说动了的皇帝的花界领袖李师师同学。反过来再看郭敬明的文字,是挺特别,一个落枕能落得好像掉到悬崖底下,然后生死挣扎攀岩一样,连呕吐都跟别人不一样,一吐,就吐出一团紫色的东西来。总之,在让你感到特别的同 时,也特别的恶心——我的涵养不够,真的吐了,吐出来的东西很平常,跟所有的呕吐物没有一点不同。这样的恶心,跟我看秋雨含泪,兆山鬼哭的感觉居然差不 多。因此,别担心文坛的朝廷后继无人,后面来的人无论含泪还是哭,都会相当特别,但知趣,乖巧和肉麻,绝对不逊于前辈的。

我相信,韩寒是会把寨主当下去的,他根本没想过招安这回事。但是,他的文字,其实不一点都不怪,很干净,利索,直截了当,看到他的文字,就让我想起胡适先 生的“八不主义”,不拽文,不用典,不堆砌,有事说事儿,没事戛然而止,人家去赛车了。韩寒的山寨,主要体现在他的姿态,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对体制的不屑, 朝廷的强大和威严,对他来说,等于不存在。说实在的,当初有名牌大学打算特招他入学的时候,我还真以为他会去,很少有人能抵御这种诱惑,因为那不是仅仅一 个大学的名额,这种破格特招,意味着莫大的荣誉,也意味着体制对反叛者的一种妥协,纵然再反叛的人,遭遇这种难得的妥协,大多都要就坡下驴,可是,韩寒没 有。所以,再后来传说他加入作协,我就根本不信了。我相信,韩寒也是人,不可能完全没有虚荣心,也不跟鲜花掌声有仇,否则他大可以去深山隐居。他大概是不 能容忍矫情,容忍假招子,更不会摆pose谢主龙恩,凡是来自朝廷的荣誉,无论赐予者多么的具有礼贤下士的姿态,虚伪和矫情都是免不了的,谢恩也是必须 的。

韩寒的反叛,以及他的山寨,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不经意的产物,这种令某些认真的人哭笑不得的漫不经心,对于朝廷而言,是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基本上是束手无策,拍和打都不行,既然无策,也只好听任。韩寒就这样成长起来了,天不管,地不收,没有单位,没有组织,没有学历,卖文为 生,活得还挺滋润,一个博文,动辄几十上百万的点击率,骂的人固然不少,但赞赏者显然更多。一个又一个人模狗样的作协主席副主席,无论牙根如何痒痒,放狠 话,其实都奈何不了韩寒一根毫毛。

当然,体制的朝廷,也断然不可能因为韩寒的山寨,韩寒的嘲笑,有什么损伤,毕竟,那里的权势太大,好处太多,纵然出一万个丑闻,依然会门庭若市,这个世界上,闻着味就跃跃的动物,不止有苍蝇。

山寨着个词,自打问世以后,词义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也许还会有人认为,山寨就是仿制,是粗鄙,是冒牌货,但在我看来,山寨就是反叛,就是别树一帜,略等 于水泊梁山,或者花果山水帘洞。不过,韩寒的山寨,除了他自己,没有部众,上亿点击他博文的人,都是看客,在山寨周围看热闹的人,就算韩寒的粉丝,也进不 了他的山寨,因为那个山寨不需要有人跟着摇旗呐喊。

注:原文发在南都上,结果给删了三分之一,大愤。

****************
附: 韩寒:郑继超影视基地

标签:杂谈 (转载不知名帖)

第一次  时间:2007年11月15日
  
  11月15日,中直机关工委副书记赵凯一行,带着他们的深情厚意来到阜阳考察慰问。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胡连松,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张韶春、李宏塔,副市长刘绍太等陪同。
  
  “楼盖好了,路加宽了,做饭用沼气了,生活提高了,这一切都要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和支援。”在阜南县王家坝镇李郢村郑台孜庄台灾民建房点,50 多岁的郑继超拉着赵凯的手高兴地说。了解到倒房户们对新建住房非常满意时,赵凯非常高兴,他说,灾后重建工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事关发展大 局,大家一定要扎实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建房任务。
  
  来源 http://www.ahxf.gov.cn/shownew.asp?ID=53372
  
  第二次 时间:2007年11月23日 
 
  和刘文阁一样,王家坝镇李郢村郑台孜庄台受灾群众郑继超这两天心里一直很激动。11月23日,县、镇、村干部一起带着棉衣、棉被和面粉来到他家问寒问 暖,再三询问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当该县副县长李国庆得知他家的倒房已建好,家中吃穿不愁时,才放心离去。穿上县长亲手递过的新棉袄,郑继超无比感激 地说:“这棉袄又新又厚,穿在身上实在暖在心里,俺们群众没有想到的,政府都帮俺们想到了!”
  
来源 http://www.fy.gov.cn/html/20071205/200712051052274638.shtml
    
  第三次 时间:2007年12月5日

  12月5日,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树丛在市委书记宋卫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宋家伟等陪同下,深入到阜南县蒙洼蓄洪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
  
  在王家坝镇李郢村郑台孜庄台灾后倒房安置点,赵树丛认真查看了安置点规划建设情况,并深入倒房户郑继超家中,详细了解老人的生产、生活情况。当看到郑继超家的倒房已建好,家中吃穿不愁时,赵树丛勉励老人要用好蓄洪补偿金,发展生产,快速致富。
  
  在补偿金发放仪式后,赵树丛副省长深入受灾群众家中了解补偿金落实情况。在受灾户郑继超家门前的一堵院墙前,他驻足良久。墙上张贴着村民财产损失及政府补偿标准两张公告,当郑继超说这两张公告就是两本“明白账”,没有任何虚假时,他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郑继超说,为了核实受损情况,他家前前后后来了三四批人,每批人都拿着个本子认真记录他反映的情况,每家每户都是一本明账。拿着此次补贴的3979.85元补偿金和5000元房倒补偿金,老郑说,他要把房子盖好,再把来年的生产安排好。
  
  来源 http://www.fyradio.com.cn/Html/fynews/20071206192005.html
  http://www.hf365.com/html/01/02/20071206/78602.htm
  
  第四次 时间:2007年12月10日 
 
  12月10日,安徽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三运在省政府秘书长张俊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下,到我市调研指导工作。市委书记宋卫平,市委副书记、市长孙云飞等陪同。
  随后,王三运来到阜南县王家坝镇郑台孜灾民建房点,视察灾区重建工作。在郑台孜,只见道路平坦,水塔耸立,村民脸上带着喜气,正在忙着新房的整饰扫尾 工作。听取镇负责同志的情况汇报后,王三运十分高兴,他走进村民郑继超的三间新房,询问其建房的资金来源、房屋质量等情况,“对现在的新房满意吗?”“那 可不!有政府支援,俺现在也住上了好房子。”王三运还把棉被送到郑继超的手中,嘱咐他注意冬季保暖。
  市领导孟庆银、亓龙、王海彦、储金水、杜长平、刘绍太、胡明莹、陶克贵、李子鹏也陪同调研。
  
  来源 http://www.kpwww.com/readnews.asp?newsid=1892
  
  第五次 时间:2007年12月18日
  
  记者采访:
  
  郑继超:“当时,我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洪水退去不久,县里灾后核查和蓄洪补偿工作就开始了,我家可获得蓄洪补偿金一万多元钱。这下可把我乐坏了,我那会儿逢人就说:‘党就是咱老百姓的靠山,洪水再大,咱们也不用怕!’”
  
  来源 http://www.glmj.gov.cn/news/xuanjiao/fengcai/2007/12/1802.htm
  
  
  第六次 时间:2007年12月22日
  
  记者采访
  
  车行一个多小时,当记者再次踏进阜南县王家坝镇郑台孜庄台时不禁眼前一亮:原先破烂不堪的水毁房不见了,映入眼帘的是另一番景象:一排排崭新的平房,一档档光亮的栅栏,一条宽敞的水泥路直通庄台两头,水塔刚建成,周围栽上了花草……
  
  透过铁栅栏,远远就看见村民郑继超正在院子里晒太阳。听说记者来采访,郑继超连忙站了起来,周围的邻居也三三两两地围了过来。

  “你看俺们这房子从设计到规划,能不能跟城里房子相媲美?”“你们记者见得多,看看俺们这绿化得咋样?”老乡们你一言我一语地问记者,语气中满含喜 悦。郑继超指着新建的房屋告诉记者说:“政府对俺真是关心,盖房子补贴了5000块,拉院子又给了几百块,那栅栏也是送的。现在俺家自来水接好了,沼气池 也建好了,几天前镇里又送来两袋面,俺不愁吃、不愁住、不愁烧。天虽说冷,但俺们灾民心里感到暖暖的。”

第七次 时间:2008年1月12日
  
  12日下午,胡锦涛总书记顶风冒雪,专程前往淮河王家坝闸视察。去年夏季,为了淮河防汛大局,蓄洪区群众作出了巨大牺性。胡总书记惦念着蓄洪区的乡亲 们,特意来到阜南县王家坝镇李郢村郑台孜庄台看望。胡总书记实地察看了庄台硬化护坡,察看了村里张贴的蓄洪补偿公示表,并来到村民郑继超家里。
  
  一进屋,胡锦涛总书记就拉着主人的手,深情地说:“去年夏天淮河发大水,乡亲们遭灾了。现在已是寒冬腊月,你们生产生活上还有哪些困难,我一直放心不 下,今天特地来看看。”郑继超告诉胡总书记,依靠党委和政府的帮助,自己家盖起了新房,生活也都有了保障。“国家给的蓄洪补偿款发到手了吗?”胡总书记。 “发到手了,在这儿呢!”郑继超说着,从胸口的衣兜里掏出一个红色存折。胡总书记接过存折,一边看一边念着款数,念完后笑着对郑继超说:“这样,我心里就 踏实了。”
  
  离开郑继超家时,看到他家院子里架起了自来水管,胡总书记便走过去,拧开水龙头,用手捧起冰凉的水,喝了一口。胡总书记心系群众的这一幕,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截止到现在,去过郑继超慰问基地的领导同志有
阜南县副县长李国庆
 阜阳市政府秘书长李子鹏,
 市政协副主席陶克贵,
阜阳市副市长胡明莹,
阜阳市副市长刘绍太, i
 阜阳市副市长杜长平,
 阜阳市人大副主任储金水,
 阜阳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海彦,
阜阳市委常委亓龙,阜阳市委常委、原常务副市长(现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
家伟阜阳市委副书记孟庆银,
 阜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孙云飞,
 省民政厅厅长李宏塔,
 安徽省政府副秘书长张韶春,
 阜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卫平
 安徽省政府秘书长张俊,6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阜阳市委书记(现已不再兼此职)胡连松,
 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树丛,
 中央直属机关工委副书记赵凯,
 安徽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三运,
 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

最新影视作品《黄马褂的故事》

1月12日,胡锦涛冒着严寒来到郑继超的家中,“大家在一起聊起了家常”。总书记准备起身时,郑继超家5岁的小孙子郑博递过去一本作业簿,对总书记说:“ 请胡爷爷给我写句话。”总书记欣然接过作业簿,在上面写下“幸福健康成长”。接过这份祝福,小郑博懂事地说:“谢谢胡爷爷!”笑声、掌声,顿时洋溢在整个农家小院……年龄最小的郑博得到了一个“最大的礼物”。郑继超一家有“说不出来的激动和感谢”。这个实在的农民开始喜欢在亲友和村民面前,回味那个兴奋而 紧张的时刻。村民们很羡慕,经常有人来到他家,想看看总书记的字“是什么样子”。他便大方地从箱子里翻出,然后满足地听着大家“啧啧”赞叹。

  安徽省一位高级官员曾表示,那简简单单的6个字,“体现了总书记对下一代的关怀和美好的祝愿”。郑继超也明白这个朴素的意义,他说:“我们每年都要拿 出来给孩子看一看,鼓励他好好学习,不能忘了党和政府的关心。”而他自己,准备盖猪圈、喂鱼、种好庄稼,“把生产自救搞好,才对得起总书记的关心”。

  在胡锦涛总书记离开郑继超家后的两天里,王家坝镇的领导多次做他们家人的“思想工作”,要求把题字拿去放在阜南县委宣传部。“这是总书记给孩子写的”,老郑拒绝了。

  1月16日,阜南县政协第八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隆重开幕”。这一天,王家坝镇的党委书记和镇长来到了郑继超家。他们对这个老实的农民说:县里在开两会,要学习胡总书记的题字,能不能把字借去使一下,等会议结束后便还回来?郑继超欣然答应了。

到2月13日,一则名为《总书记应五岁儿童请求题字,县政府拿去不归还》的帖子开始在网路论坛里流行。其中称:两会结束后,有官员来到郑继超家,告诉他, 字已放在县委宣传部保存,“以后不要向记者媒体提起胡总书记题字的事情”。后来,“郑继超及家人多次向王家坝镇党委书记刘昌辉询问字的情况,均无结果”。
老郑曾在电话中向《南方都市报》的记者证实了帖子所述内容的真实性。而当本报记者在2月25日电话采访他的时候,他却一再说,自己不懂网路,不知道帖子的 事。7天前,县委宣传部把总书记的题字“装在一个塑胶袋里”还给了他。“他们是自动送来的,我没找他们要。”郑继超不忘强调。

(我看很到很多留言说我搜集的好,其实非我的功劳,是转一个2008年初的帖,因看到的也是转帖,故原搜集者不详。)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