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川震灾区200万人需心理救援

【新唐人2009年5月14日讯】(中央社台北14日电)中国四川大地震满1年,官方承诺将在2到3年内完成重建,但是心理重建的道路却远比硬体建设更漫长。专家分析,灾区有200万人需要心理救援;但数据显示,仅约20万灾民获得心理救助。

另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今年初的调查,在北川、绵竹、什邡等重灾区,灾民有自杀倾向的比率高达4.3%。其中北川6.9%、绵竹1.9%、什邡3.9%。

此外,这项调查涉及的1500名灾民中,13.2%处于忧郁状态,其中40.5%经常想到自杀。

震惊世人的汶川地震日前届满周年,新加坡“联合早报”说,虽然官方媒体突出重建进展迅速、灾民乐观等报导,但来自灾区不同角落的消息则显示,许多灾民迫切需要心理救助。

北京“新京报”日前就曾披露,北川县42岁的农妇吕顺会在儿子遇难后觉得半辈子白过了,她与另一半再无心思过日子,没事时只会望着家里的两亩地发呆。

吕顺会说,“我们俩没话说,也不想挣钱,娃儿养那么大都没了,不值。”

有的妇女虽然怀孕了,却依然走不出丧子之痛。绵阳市的张小琼(36岁)在丈夫的坚持下再度怀孕,但她经常感到烦躁,觉得再孕是对不起死去的女儿。

相较下,灾区自杀的问题比孕妇的心理困境更显着。大陆媒体已相继报导多起基层官员与灾区农民轻生的事件,其中33岁的北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冯翔辞世引起很大关注。

冯翔生前参加过灾后重建干部心理培训,而且亲身参与进展迅速的灾后重建,但这些都没能阻挡他在4月20日放弃生命。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张侃曾提醒,灾后心理援助至少要3至5年,而灾后1到3年是受灾人群心理障碍高发期。地震的幸存者逃过大难,却可能要面对漫长而艰难的心理挣扎。

虽然如此,心理援助至今却仍未列入灾后重建体系与规划;也因为缺乏资金与政策保障,就在灾区心理援助需求进入关键期的此时,一些机构与志工却坚持不住而离开了。

川震后第一个赴灾区进行心理救援的专业机构——中科院心理所告诉大陆媒体,第一年在灾区设立7个工作站,开销约人民币800万元。经费来源是该所科研经费以及募款所得,没有任何政府资金。

张侃表示,中国中央政府高度重视灾区心理建设,但是地方政府缺乏落实规划。官员不重视心理援助,至今灾区心理援助的主力依然是社会团体与科研院所。

张侃等专家也表示,与硬体建设相比,心理援助实际上是成本很低、收效很大的工作。官方只需拨出部分重建资金,就能展开心理重建工程。但是现阶段,住房、吃饭等“看得见”的建设,比抽像的心理建设更受关注。

根据其他国家经验,阪神大地震后,日本心理学界做了10年的青少年心理研究;台湾“921”大地震后的心理建设也做了8年。

联合早报认为,地震重建是漫长的工作,10周年将是总结川震灾后重建成果的更重要座标。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