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冰崩洪水威胁 瑞士重监测及还地于河

【新唐人2009年8月29日讯】(中央社记者周盈成日内瓦29日专电)阿尔卑斯山国度瑞士虽然没有台风,但它面临冰河崩解可能造成瞬间大洪水的独特气候变迁灾害风险。对此,防灾策略是监测、警戒以及保留更多的空间给河川。

主导瑞士减灾工作的联邦环境署副署长高茨(Andreas Goetz)指出,在瑞士中部山区的特里弗特冰川(Trift Glacier)近几十年来的融冰已形成一个水量500万立方公尺的湖,“虽然景色看来依然美丽,但很危险”。

这个危险就是:随着暖化继续造成冰川融解,湖上方地势较陡的一段冰川有可能断裂,滑到湖里。这惊天一击挤出的湖水,估计会使下游小河目前每秒50立方公尺的最大流量,陡增到10倍至20倍。

目前没有办法预测这件事何时会发生,高茨说,“这个危险会存在个20年、30年”,也没有办法在第一现场构筑工事防止冰崩,唯有密切加以监测。

监测的方式包括使用摄影机及地震侦测器,如果冰川出现幅度过大或不正常的移动,甚至只是异常声响,防灾单位即须派遣专家现场勘察。若评估有崩塌之虞,就要启动警戒,对下游城镇进行疏散。

瑞士著名观光胜地因特拉肯(Interlaken)面临近似的威胁且更加紧迫。在它上方的格林德瓦(Grindelwald)冰川湖近年来已有几次规模较小的满溢,专家担心雪崩、豪雨以及落石带来大洪水

高茨说,这可能在两、三年内就发生,因特拉肯可能有部分被淹没。好在,一条长2.1公里、直径四公尺的疏洪隧道预计在10月完工,届时可以把超过警戒水位的湖水引流到峡谷里。

他说,估计格林德瓦山洪暴发对下游造成的损失可能高达1亿2000万瑞士法郎(约新台币37亿元),这还没有算进因游客担心灾难而不到当地、甚至不到瑞士旅游的损失。而隧道造价则约2000万瑞郎。

但工程师出身的高茨表示,其实隧道不是最好办法,因为其排水量有限,“当你造的隧道可以排掉一定的水量,气候变迁却可能带来更大的洪水,到时又如何?”

高茨说,自从1970及1980年代经历几场豪雨大水患之后,瑞士的防灾哲学有了大转变,过去只知用水泥来对付大自然,后来了解到分析危险的重要性,这牵涉到问三个问题:一,什么可能发生?二,什么是可以容许发生的?三,如何保护?

他说,“大自然改变的速度,超过我们所能建设的速度”,认识到这点,就应只对高价值事物才提供高度保护,否则太困难,也过度介入大自然。

高茨说,在安全与生态整合的新思维下,新的立法要求各州在土地使用政策上把足够的空间还给河川。接下来人们能够做的,就是监测、警戒、规划紧急应变;当局和专家要与民众进行关于风险的对话,居民也要负起自身责任。

他说,从1997年起,瑞士开始编制各个最基层自治单位社群区(commune)的危险地图,预计到2011年,全国2600多个社群区都会有自己的危险地图,做为防灾和避难的重要依据。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