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整治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需多管齐下

【新唐人2011年7月13日讯】中国部分食品生产经营者不讲道德,唯利是图,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传,大陆学者指出,完善法律、政府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强以及全民道德水准提高才能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从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非法添加剂等等不断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都使民众寝食难安,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认为,中国整治食品安全问题需在法律、监管、道德等方面多管齐下。

罗云波:“有监管不到位的方面,主要是执法的力度不够,长期以来中国把食品安全问题当成是民事问题,没有把它当成刑事犯罪在处理,铤而走险的人就多,犯罪的人得不到惩处,另外全民道德水准提高也是需要的。”

罗云波指出,中国食品监管面临多种因素制约,首先是行政监管力量不足,其次是职能分散交叉,权责不清,三是行业协会、第三方检验机构等中介组织发育不完善,四是监管工作量大、成本高,很容易出现监管的漏洞和死角。

罗云波: “法律要不断的完善它,另外监管要进一步的明确责任划分。另外就是教育还有人力建设,包括科技发展,检测水准的提高,风险评估的建立和提高等等。”

罗云波还提到教育的重要,从消费者来说,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从执法者来说,要提高政策水准,对生产者来说,是要遵纪守法、道德提升这些方面的教育。

新唐人记者詹雅蓉、特约记者杨正采访报导。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