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8月19日讯】纽约时报8月15日(星期一)发表了题为“廉价机器人对廉价劳工”的社论。社论表示,在中国沿海地区的出口企业组装消费品的工人每个月的工资在2百美元左右。不过,社论说,看来,这些工人还不够廉价。
社论表示,电子产品生产商富士康的创始人郭台铭上个月在深圳的一次公司聚会上宣布,在2013年前,他会在他的工厂部署一百万台机器人来做目前大部分是由人手来做的事情。富士康表示,公司希望它的雇员在价值链上处于更高的位置。
社论说,技术上的突破为那些受过教育的工人创造了更好的工作,“但是看到最尖端的节省劳力的技术被应用在一个必须为靠土地吃饭的3亿人提供就业的国家令人不安。”
社论说,中国工人的工资的确在上涨,很多工厂工人的年工资增长率甚至高达20%到30%,但是社论指出,即使在这种工资压力下,中国工人的工资仍然很低。它举例说,劳工部的一份研究预计,中国制造业的工人2008年的小时工资为1.36美元,相当于美国工人的大约4%,低于墨西哥、巴西、菲律宾甚至印度工人的工资。
社论表示,很难相信数以亿计的中国人能够很快的爬上经济的‘价值链’成为明天的护士和工程师。与此同时,随着机器人接管更多的工作,那些被困在乡村地区的几亿人的机会将会更少。
华尔街日报
华尔街日报8月17日(星期三)发表了“有关汽车真相”网站编辑尼德迈尔的评论文章,探讨过去近半个世纪里在美国市场节节败退并一度破产的通用汽车公司是如何在中国市场获得成功的。
文章表示,对中国所知甚少的汽车业分析人士一般认为,通用汽车公司在中国的成功是该公司入市早的一个副产品。 再加上中国的末代皇帝喜欢别克车这种陈词滥调,通用汽车公司在中国的巨额销售量看起来好像是命中注定的,但是就像邓恩在《美国的车轮,中国的道路》这本书中所讲述的那样,情况远不是这么回事。
这篇评论文章说,相反,在中国的成功建立在关系上,这个事实在《美国的车轮,中国的道路》这本书里得到很好的说明。
文章说,在中国各个市政府和省政府争当“中国的底特律”的混战中,在运气的帮助下,通用的努力在1993年出现转机。当时,上海汽车工业公司向通用提出了一个得到北京批准的计划,为中国日益扩大的商业和官僚阶层建造豪华车。面临福特汽车公司的巨大竞争压力,通用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最终使得上海汽车工业公司在1995年宣布同通用合作,每一方各占50%股份的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就此诞生了。
尽管受到来自底特律的干扰以及通用在全球各个小王国之间不可避免的长期纷争,由于得益于具有上进心的基层管理人员以及通用与上海汽车工业公司之间强有力的关系,上海通用蓬勃壮大起来。但是邓恩在书的最后部分暗示,通用壮大其中国伙伴的意愿可能会导致出现上汽把通用抛在后面的一天。
不过,评论的作者认为,尽管通用在中国的冒险的前景仍然不明朗,但是它与上海汽车工业公司的联盟看来很可能会持续下去。凭借与一个蒸蒸日上的中国汽车生产商保持的强有力的关系,通用很可能会继续它走向救赎的漫漫长路。
—— 转自《美国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