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官场十戒》警示官员 网友笑称精辟

【新唐人2011年10月3日讯】(新唐人记者林妙音综合报导)近日大陆微博正热传一则题为《最新官场十戒》的帖子。在短短100来字的帖子中,汇集了进来大陆的官场时事,明讽暗贬。被网友们笑称为“精辟、至理名言”,也有网友调侃说“十戒皆有案例,犯者生不如死”。有分析认为,近年来因网络微博等新兴舆论场的形成,不少原本中共官员认为的“小事情”最终演化为公众“大事件”,让这些官员们心有余悸。

“1,接受采访时:不说胡话;2,开会发言时:不抽名烟;
3,商务应酬时:不戴名表;4,公务活动时:不开名车;
5,基层视察时:不打明伞;6,抄袭写作时:不贴论文;
7,与人约会时:不发微薄;8,私密交往时:不写日记;
9,灾难发生时:不露笑容;10,突发危机时:不打自招。”

这则贴子的每项“警示”背后,都有著名网路公共事件的影子,而网友们对帖子内容大赞,笑称“精辟”。

北京兔爷:
此十戒是指政府“公务员”吗?诺是、一针见血!精僻!
许大立:
以上十戒,皆有案例。网触十戒,教训深刻,犯者生不如死,务望各位为官者烂熟于心。
苦涩:
嗨!太对了!纳入各级DX培训大纲。
欣凌:
都是经验之谈呐!官场切记!切记!
快乐哈哈镜:
以前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怕是要易位给【官场十戒】了。
星汉之汉:
大都是要这样。只是最后一条由不得你。
羊羔:
还愣着干啥呀,赶紧学啊,看看王勇平,你就懂得什么是奇迹了。
末路微凉:
至于你们学不学,我反正是学了…

中共干部对网路恐惧

近年来,随着网路与手机等新媒体的应用成熟,一个新兴舆论场正在形成。近两年在中国兴起的微博也已成了传统媒体之外,最主要的信息来源之一。

有学者认为,无处不在的网路实际已打破了传统的舆论生态,即使是过去认为的一些“冷门”的政府部门也可能一夜之间成为舆论中心,往往“被动挨打,步步被骂”。

《成都晚报》报导指出,与广大网民尤其是网路意见领袖相比,基层干部大多处在“菜鸟”水平,有着“本领缺陷”。“家丑不可外扬”的思维定势,令一些干部视网路为洪水猛兽,时刻提防并设法控制。“妨碍进步、影响升迁”的思想顾虑,若有负面信息见诸网路,有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往往就认为是大祸临头。

报导引述重庆市去年在一千多名领导干部中进行的调查显示,在“与网民在线交流有哪些顾虑”的调查选项中,21%的人担心“说错话表错态”,42%不能接受“网民谩骂和嘲讽”,12.6%担心“被当面举报和质疑而难堪”。

小小微博 推动传统媒体变革

过去两年来,钱云会事件、郭美美事件、李刚事件等、“花果山总书记”为官员鉴名表等,还有温州动车追尾事件,都显示了微博巨大的威力。特别是动车事件,网民在微博上对细节和数字的质问,迫使当局做出反应,也迫使传统媒体必须跟进报道。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导,北京清华大学尹鸿教授对于微博给予高度评价,并赞叹微博的两大功能,传播力强和具过滤功能。而这两个功能主要靠两大技术设计在推动,一是粉丝制、一是实名制。

有了庞大的粉丝群,就有巨大的传播力,3万人粉丝可以再传给30万人的加乘效应快速传开来。尹鸿认为,微博上的一条信息出去后,可能两个小时内就会形成舆论,“舆论市场”就是微博的特色。

尹鸿还指出,在网络上一个始终不变的真理是,“只要有真相,就不怕谣言”,“谣言可以逼出很多真相,逼人出来做解释,没有看到真相的每一个地方,网民们就会抓住每一个细节”。

中国国家网际网路信息办公室9月29日公布的最新数据,中国网际网路用户已突破5亿,网际网路普及率接近40%,其中社交网路的发展引人注目,约有一半以上的中国网民通过社交网路沟通交流,分享信息。此外,微博登记用户也已增至约2亿。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