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城”故事正上演 豪华鬼城无人烟

【新唐人2011年10月17日讯】几年来,中国各地房产开发已成热点。民众对房地产开发商的描述是,“开银行,不如炒楼房!”然而,在世界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世界再把目光投向中国房产现状。曾经对外号称的全国各地的豪华新城,已被海内外证实为“鬼城”。

《德国之声》报导,内蒙古甚至建造了整座城市,不为生活居住,只为等着房价一涨再涨,钱生钱。结果,整座城市没什么人。

报导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有8条车道的大马路上,很少看到车辆;广场上,没什么游客;城市图书馆里,没人借书;赛车跑道,看台上的观众数量还不如跑道上的赛车数量多;商品楼里,无人居住。只能看到不少售楼广告,以及一些新楼施工现场。

报导认为,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不是以生活居住主要目的建造的城市,而是给中国有钱人提供的赚钱之地。周边的居民都把这座城市称为“鬼城”。

报导还说,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短时间内还会保持现在的空旷状态。因为每天在这里工作的清洁工、建筑工人或是修建草坪的园丁,是买不起这里的房子,因此不可能在这里居住生活的。所以这里的楼房还会继续空置,没什么作用。

报导最后说,经济专家们一再预言,中国的房地产泡沫迟早要破裂。

中国有数十座形似美国白宫的建筑

另据,大陆媒体报导,中国有数十座形似美国白宫的建筑,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就有一座。

报导称,工业园征地之初便暗中克扣企业用地指标,被疑用于建造史上最牛街道办大楼;近万亩工业园征地完成后,为企业建造“配套住宅”项目出笼了,14栋街道办集资别墅搭上便车;本该大发的“配套住宅”开发商最后竟资不抵债,俨然成为被北苑街道办提取殆尽的“小金库”。

报导说,在中国还有多少个如此这般的“造城”故事正在上演呢?这是一个没有确数的答案,有多少个胸怀“大城市”梦想的地方当政者,就有多少个正在建造的“大城市”。这就是中国式的“城市化”。

中国房地产缔造的“鬼城”实况

大陆《六安爱房网》报导,60平方公里的松江新城、260平方公里的京津新城、155平方公里的康巴什新城……这些都是迄今为止国内知名的“鬼城”。上海的新江湾城还够不上这样的级别,但在许多对这个板块熟悉的人眼中,这里也是一个微型的“鬼城”。

报导说,记者驱车前往新江湾城实地了解情况。车子停在路口等红灯,偌大一个十字路口,只有一辆车停在斑马线后,面前绿灯通行的道路在整整近一分钟的时间里,没有一辆车通过,斑马线上同样见不到一个人影。探访中,遇到最多的人是保洁人员、保安人员、售楼人员以及出入售楼处看房的人们,以及在新江湾城天然河道边的垂钓者。

在一个已经运作了近5年的区域内知名楼盘,较大体量的前期房源已经交房,但很少能看到私家车出入和居民在小区出现。

销售人员表示,住户的窗花和窗帘都已经做好了,有人住,由于天气较热,居民很少外出。记者却发现,这些房源的窗花和窗帘,从一楼到顶楼,不仅贴着完全一样的窗花,而且几乎连窗花所贴位置和窗帘的款式都是一摸一样的。对于作者的质疑,销售人员无奈笑笑并未正面作答。

记者发现,此处当前的新房价格,已普遍超过5万元/平方米,是不折不扣的豪宅空城。

报导说,大多数国内“鬼城”的开发的建设,无一不是政府廉价供地、开发商高调出位、以土地财政为依托、偏重于以房地产开发经营为先导的堆砌式开发模式。

“鬼城”配套功能缺失

《六安爱房网》报导,绝大部分“鬼城”配套功能缺失,主要纠结于绝对体量不足和相对分布不均两种情况。绝对体量不足令整个“鬼城”规划范围内基础商业、公共服务、市政等配套设施建设量同居住、商务、工业等新城主导功能的建设体量之间不成正比,配套设施体量大幅落后于主导功能建设量。

报导说,温州新城从兴建开始,教育配套就一直缺位,在新城开发建设18年之久的情况下,由于先期规划时未留出足够的教育设施用地,造成现在增建小学无地可用。

在新城分区土地规划时,设计单位大多未能合理确定配套设施的建设地点,造成“鬼城”内局部位置同类配套设施的分布过于密集,而其他位置却紧缺的不合理现象。

报导认为,今天中国建造的这些鬼城,“是以假借城市化浪潮,超额投资,换取经济利益乃至政绩为目标,不是以尊重城市建设发展规律,务实为民,建造美好舒适新城,提高人居品质的城市化发展需要为目标。中国新城建设狂欢之后的精疲力竭,必将为城市发展史留下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