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11月1日讯】(中央社记者韦枢台北1日电)工研院与台泥公司签署“推动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商业化运转”合作意向书。工研院表示,全球碳捕捉产值和碳权买卖逾兆美元,台泥有3个大陆水泥厂进入国际碳权认证阶段。
二氧化碳排放被国际公认是造成暖化的元凶之一,工研院表示,国际能源总署(IEA)将碳捕捉及封存技术列为2050年全球最有效的减碳技术之一,并预估减碳量可达核能的三倍,与所有再生能源的减碳总和差不多,多年来有许多国家投入钜资进行技术开发,不过目前成本仍然偏高。
工研院绿能所所长童迁祥表示,国际间各种二氧化碳捕获技术的成本逾每公吨45美元;捕获过程要额外消耗电厂能量20%至30%;但工研院的自有专利,以及中科院院士范良士的专利加持,初步可将捕获耗能降至12%,捕获成本降至每公吨26美元以下。
童迁祥指出,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430亿公吨,若碳捕捉和封存技术可以捕捉20%的量,以每公吨成本25美元计算,产值已达数千亿美元,因此最快达到碳捕捉能量的方法就是和燃煤电厂合作,可以减少燃煤电厂90%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
台泥公司副总经理吕克甫表示,台泥董事长辜成允非常明确的支持研发这项技术,并认为将来有一定的商机,初期除可用在台泥花莲和平水泥厂外,未来获取最佳运转模式后,可运用于台泥旗下在大陆的各水泥厂。
吕克甫指出,台泥在大陆广东省英德水泥厂、广西贵港水泥厂、江苏句容水泥厂等,已先行利用余热发电技术将节省的电力,转化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碳权”,目前已进入VCS国际碳权认证阶段。
台泥公司和工研院合作的碳捕捉封存技术主要是采取“钙循环捕获技术”,也就是以天然石灰石所含碳酸钙(CaCO3),先经过摄氏850度到900度高温锻烧成石灰(CaO);石灰再与工业排气(如电业、水泥业、钢铁业)中的二氧化碳,于摄氏600度到650度反应结合成碳酸钙,再送入锻烧炉再生石灰。
经过循环数次之后,二氧化碳在循环制程中不断被释放,并同时经由收集及压缩后封存与再利用,而活性降低的石灰就成了最终水泥产品;经实验显示,捕获二氧化碳的效率可达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