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朔:不能让“富裕被垄断 贫穷被世袭”

【新唐人2012年3月13日讯】3月10日,政协委员厉以宁在会议上表示,现在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是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社会阶层固定化,形成职业世袭化。农村青年人受教育程度差,又缺少专门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农民的孩子外出当农民工,他的孙子也只好当农民工。”(3月11日《南方都市报》)

去年3月,有两篇帖子很火,一篇是《我用了18年,才可以和你一起喝咖啡》,这是高考改变命运的写照;另一篇《我用了18年,还是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写的是读完大学依然生活窘迫潦倒,叙说“穷二代改变命运的艰难”。今年3年,厉以宁的一番话,再次让“富裕被垄断、贫穷被世袭”成为热门话题。只要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任何的探讨与辨析都是值得的,也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因为“穷二代世袭”的现象日演日烈,人民日报曾发表文章称《贫穷,本不该继承》,引发极大共鸣。可如今的现实依旧是,城市新贫困仍在“代际转移”。所谓城市新贫困,指的是近年来在中国城市出现的、因社会结构转型、经济体制转轨、经济和产业调整、国有企业改革而诱发的贫困。而厉以宁所言的子孙皆为“农民工”一说,正是城市新贫困“代际转移”的一种真实写照,这是一出无奈、无力又辛酸的悲苦叙事。

的确,别人有背景,可以“拼爹”,我们拼不起;别人可以设“萝卜招聘”,我们进不去。这般氛围之下,不少专家学者坦言:言阶层“断裂”绝非危言耸听。而《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的统计数据指出,干部子女成为干部的机会,是非干部子女的2.1倍。数字或许没有重量,轻飘飘地可以一笔带过,可带给人的震撼,却足以浇灭一腔热情。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而在现实社会中,如果一只老鼠的儿子只有选择打洞的机会,那这样的社会是不健全的,也是有病的,因为向上的希望被阉割、向上的渠道被阻塞,而不甘向下的青春,必然难以寻找到现实的出口。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去年北京还关停了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确叫人扼腕叹息。

这绝对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早有专家名言了,一个国家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阶段的时候,是矛盾凸显时期,而如今的我们,正遭遇这样的一个发展瓶颈期,必须找寻制度性的突破口。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在《穷人的经济学》中说道:“一个社会中穷人太多、富人太富,迟早要出问题。”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一种现实的写照,当现实的大蛋糕,被一部分攫取了大部分时,剩下的大部分人却只能吃到一小部分时,这必然会诞生矛盾,甚至引发不和谐的局面。

当富裕被垄断,贫穷被世袭,这样的悲凉,唯有《让子弹飞》里姜文的台词可解——“公平、公平、还是公平”!显然,嘴上的公平,我们呐喊与呼吁很久,可能不能照进现实,才是问题的关键。中国社会学研究会会长陆学艺曾说:“穷人贫穷并不仅是因为他们观念落后,而是一些政策性歧视造成的。”这完全可以带给我们一些启示,如何去除政策性的歧视,如何引导穷人的观念日益上进,应是摆在眼下最大的难题。

英国著名的历史法学家梅因早就指出:“进步社会的运动,迄今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传统的“身份论”,就是从最开始的奴隶主对奴隶的制度到如今户籍制度对身份的限制,而契约论,就当下而言,则是一种突破现有户籍制度限制的改革。唯有户籍改革提速,教育资源分配的二元格局才可能真正打破,而富裕被垄断、贫穷被世袭的现象,也才会沦为一个传说。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