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和成:中国养老金劫贫济富 官员百姓两重天

【新唐人2012年6月18日讯】内地养老金缺口日益扩大,已成为天文数字,对于已经到来的老龄社会构成巨大压力,老有所养可能成为当局的空头支票。其实中国并不缺钱,养老金缺口日益扩大,真正原因在于养老制度的“双轨制”不公平,为官者一文不缴却可高薪养老,而老百姓月月掏钱却老无所养,这个社会何有公平公正可言?

最近有学术机构发表研究报告预测,到二○一三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逾十八万亿元,将给财政造成巨大负担,报告建议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机关单位改革等措施以缓解压力。该报告出炉后劣评如潮,被广泛质疑是模煳焦点,忽悠百姓,为当局酝酿延迟退休年龄制造舆论。

中国养老金缺口为什么如此之大?表面看是人口老龄化所致,实际上是制度不公造成。内地自一九九二年起实行养老金双轨制,即企业职工必须按月足额缴纳养老金保险费,公职人员的养老金则由国家财政出钱缴纳,而且退休工资是企业职工的三至四倍。即便如此,各级财政也是能欠则欠,能拖则拖,据统计全国公职人员不下五千万人,各级财政欠缴养老金逾数万亿元。

巨额缺口 百姓买单

为官者薪高粮准,养老金一毛不拔还可旱涝保收,高薪退养;劳动者收入低微,养老金月月缴纳,反而随时老无所养,老无所依,这不是劫贫济富吗?天底下还有比这更不平等的养老制度吗?一个口口声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为民的政党,一个将社会主义写入宪法的国家,竟然可以从制度上将国民划分为官与民两个阶级,确保官员稳享超国民待遇,实在是匪夷所思。可以这么说,养老保险双轨制是当今中国最大的社会不公,也是最不合法的政策。

养老金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涉及十三亿人的福祉,养老金制度则事关社会公平正义及稳定,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没有丝毫理由敷衍塞责。事实上,在过去二十年里,养老金双轨制广受诟病,社会各界要求改革并轨的呼声从未间断,当局就是充耳不闻。今次当局不顾近八成民意的反对,主张以延迟退休年龄以应对养老金的“巨额缺口”,打的还是“让百姓买单”的算盘。

其实,中国财大气粗,政府并不缺钱,去年中央财政收入高达十万亿元,外汇储备逾三万亿美元,银行业税后利润也逾一万亿元,当局哭穷,根本是煳弄百姓。全国公务员每年公款消费用去两万亿元,光喝掉的“公务酒”就相当于一个西湖的水量,如果每个公务员每年少喝几杯酒,少出几趟国,还愁养老金没有保障。为官者缺德缺品,情愿浪费民脂民膏,也不肯为老百姓留下活命钱,这样的政府不被百姓唾弃才怪!(太阳报)

叶檀:养老体制–典型劫贫济富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延迟退休年龄的建议,挑破了一个存在已久的脓疮。

尽管超过70%的网友反对退休金领取年龄延迟,但人社部已经确定下半年启动有关退休年龄延迟相关系列政策的研究工作。可能的方案之一是建议男性退休年龄从目前的60岁延长到65岁,女性退休年龄从目前的50岁延长到55岁。人保部官员透露,人口老龄化、社保基金压力以及就业劳动力不足等方面因素,促使政府考虑退休年龄政策改革,推迟退休年限是“大势所趋”。现实压力倒逼之下,不得不然。

养老资金压力倒逼之下的政策。总量不够、个人账户空转和收益率低下,是我国养老金的三大顽疾,推迟退休年龄可以暂时解决燃眉之急,但不是治本之术。

养老金的腾挪术,养老体制的不公平表现在老人啃新人,公务员啃普通员工,城里人啃农民工,确实是典型的劫贫济富。

目前这一代人在为上一代支付养老成本,这是历史遗留问题,政府必须负起弥补历史欠债的责任。

我国从1984年开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至 1999年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2002年建立新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国具社会规模的社保制度的建立也只不过是最近十几二十年的事。已退休“老人”和1997年养老制度改革前参加工作的“中人”,需要靠改革后“新人”的缴费供养,形成个人账户空转。

从全国来看,养老保险统筹账户略有结余,但个人账户缺口巨大。人保集团负责养老金研究的崔鹏认为,基本养老保险全国总体结余,但贫富不均,2010年有15个省市当期征缴收不抵支,缺口679亿元。而养老金个人账户仅做实2039亿元,缺口为1.4万亿元,随着老年人口增加、寿命处长,未来缺口只会更大,以目前的数据估算,未来三十年缺口在10万亿元人民币左右。

典型的劫贫济富是养老体制的双轨制。根据清华大学白重恩先生研究,中国五项社会保险法定缴费之和相当于工资水平的40%,有的地区甚至达到50%,这一比例超过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目前按照世界银行2009年最新测算的实际承受税率,中国的社会保险缴费在181个国家中排名第一,约为“金砖四国”其他三国平均水平的2倍,是北欧五国的3倍,是G7国家的2.8倍,是东亚邻国和邻近地区(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4.6倍。

企业因为养老负担沉重,但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少缴养老金甚至不缴纳养老金,而坐拥高保障,公务员的养老金大约是企业员工的3到4倍。事业单位养老则分为事业单位则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以及自收自支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对于事业单位来说,目前大部分地方的全额拨款、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并不需要缴纳社保,而自收自支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则需要缴纳社保。

《信息时报》2010年3月报导,以广州地区为例,若员工缴费基数为4000元,以工龄20年计,退休后养老金为1183元左右。但公务员却坐收渔利,以广州为例,副科级有4000多元,正科级5000多元,副处级则有7000元左右。即使是一直以科员身份工作到退休时,其退休待遇都比企业职工多出两三倍。一般科员有3000多元,副处达7000元左右。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越多,企业的养老负担就越重。

最后一重隐性的劫贫济富表现在,享受了农民工红利的发达地区没有承担非本地员工的正常养老成本。2010年以前媒体热播的一幕是农民工排队退保,因为转移工作地点,或者因为无法在他地续保,农民工宁愿退保拿回个人缴存部分的现金,损失统筹社保部分。从2010年1月1日开始社保可以全国转移,但一些地区对于已届退休年龄无本地户籍的员工,刻意设置续保障碍,缴纳年限不满15年无法拥有养老保障。有些中西部地区的人士感慨,“退保行为让发达地区获利,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对发达地区的养老支援。”

解决养老体制,关键要解决三重不公。首先,以国资收益弥补养老不足;其次,减少公务员数量,提高公务系统效率,改革事业单位养老与薪酬体制;第三,养老金全国转移, 让所有依法纳税、正常工作的员工享受到公平的养老保障。摆脱劫富济贫的陷阱,是养老改革的第一要义,以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实行高福利政策也是天真的乌托邦。

从台湾地区回来的朋友告知,在台湾陪亲戚看病,这位亲戚曾任职高官,退休后从养老到医疗保险与普通人无异,养老金能维持基本生活所需,到医院还得排队就诊。什么时候我国的养老、医疗改革到这个程度,公平的问题才能退出议题中心。否则,多少钱也填不满无底洞。

文章来源:《博客中国》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