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绕夜色:保钓游行以爱国为谎言为何一片狼藉?

【新唐人2012年8月21日讯】导语:中国保钓事件继续发酵,成都、广州、深圳、长春等地,19号爆发反日示威大游行。内地民众表示,必须通过游行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和诉求,并声援香港保钓运动。但有示威市民打砸路过的日本车辆,并推翻日产警车。

  
里三层外三层
遮羞布臊气了谁

  
《中青报》率先发表评论员文章,称砸日货蠢行害国,勿让爱国变暴行遮羞布。言之凿凿之间貌似有理,孔武有力之间貌似铿锵成文,而一句让人非常遗憾的是,这一次还是有个别人做了“让亲者痛仇者快”的傻事蠢事,就暴露无遗揭示了主流媒体的观点所在,也就是讲,说一千道一万,无论民间彰显多少心力、劳力以及苦力的举措,在“上流”层面的认知中,都幻化成了一块遮羞布。
  
这就难怪了,这样两个不同层面认知的碰撞,正说明了对待同一事物所体现出的不同态度。我们通常会说当权者的种种借口和理由就是他们种种恶行的遮羞布。遮住的是民意的监督,挡住的是民众开口辩驳的话语权,因此这块万能的遮羞布背后早已恶臭遍布,也早已有了遮挡不住的势头,时不时地就冒出臊气,熏蔫了一路赶来抢险救灾的督察官员,同时也熏精神了无数草民。的确,一种自下而上的崛起,就是在这种源源不断地的熏造中完成的,战时的有压迫就会有反抗,在和平年代早已不那么明显了,更多的则是暗流涌动般激荡的情绪宣泄。当遮羞布已呈现里三层外三层态势的时候,离崩塌沦陷不远矣。
  
保钓事件无需赘言,说再多都无意,只要瓦良格号不开赴那片海域,一切争议都犹如菜场泼妇,争的不过是一口气。让我可笑的是《中青报》今儿一大早的这篇檄文,俨然一只秋后的蚂蚱,揣满了一个利益集团所能装载的所有能量,跳梁而出了。打着正义的幌子,实则谩骂着保钓游行者,颐指气扬地贬损着国人的爱国情绪,将民众的爱国行径,硬生生地拉拽到了暴行的遮羞布之后。又是这层遮羞布,而这一次羞臊的照样是某一种群体的懦弱逃避、跬步不前,甚至是以点波及面,突出不和谐成分,而掩埋真实,最终通过批判来彰显自身“洁净”的目的。
  
该文章用黑体字标注了这段文字:“砸了同胞的车,同胞的财产受到损失,心受到伤害;这种蠢行的图片迅速传遍世界各大网站,爱国游行形象受损,中国形象受损,日本那些右翼分子一定偷着乐。如此蠢行,不是爱国,而是害国——这样的“爱国”永远无法得到喝彩,只会让真正的爱国者感到羞愧。”作为主流媒体,断然不该将本属于贪官污吏遮住私处的遮羞布,甩给义愤高昂的民众,即便爱国行为偏离了主轨道,演变为一小部分别有用心的暴行,也请你站于人民的行伍当中,万不可失却媒体人该秉持的客观、公正的中庸判断力。国之所以为国,我们都在此,谁也不该有豁免权。  
  
民间保钓举步维艰
为何呈现倒逼态势

  
日本政府及某些右翼分子对待钓鱼岛的态度,激起了中国人的强烈愤慨,很多年轻人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不满。19日上午,北京、济南、青岛、广州、深圳、太原、杭州等中国10多个城市均有规模不一的群众聚集、游行,高喊抵制日货的口号,抗议日本右翼分子当天非法登上中国的钓鱼岛。日本政府对保钓人士严阵以待。民间保钓力量只靠自己十分单薄,他们希望能与政府形成良性互动,取得理解和支持。但有时候情况不能令人满意。学者称,政府对民间保钓,哪怕只是假装的,也要有所“劝阻”,原因之一是在对日外交中还需要维持必要的面子。
  
国际形势中呈现的三足鼎立形式已初具规模,中、俄、美之间既是相互对立的关系,也是相互依存而生的关系,冷战结束后也早已告别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界限分明的立场对抗,转而形成了经济贸易顺差暗战替代冷兵器明争的时代,由此可见,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更多是体现在货币政策与经济体系上。尤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强劲的发展势头令世界猝不及防,经济共生体势必催生外交战略的演变。所谓大国无外交,无外乎是讲延续“争议搁置,共同开发”的经济战略手段,避其锋芒,尽可能进行自我丰腴,才会有势如破竹般的爆发力。
  
但这一点在当前的民间保钓热情中,并不为多数人理解。不止如此,中国民间保钓与政府维护主权工作之间,与社会公众之间,不要说相辅相成,就连配合也是极为生疏的。这就不得不说会出现诸如《中青报》那种过度渲染保钓游行活动中的打砸行为,进而全盘否定保钓行为的爱国因素。檄文最后也提到:严惩打砸,“爱国”不是流氓的庇护所这样的态度,会让爱国更有力量。理性表达抗议,抵制日货,首先要抵制这种“让亲者痛仇者快”的愚蠢行为。此一段文字再次印证了民间保钓的举步维艰。本该属于政府行为的衍生延续行为,却被扣上了诸如有些媒体冠以了“行为过激:保钓人士高举反政府标语”这样的大帽子,让广大爱国人士的义举情何以堪?
  
8月10日才从劳教所走出的唐慧,就是由于永州11岁女孩遭强奸被强迫卖淫案件当局的不作为,导致了唐慧自己取证“倒逼”公安机关立案的最好佐证。民众倒逼政府,民间倒逼官方,保钓行为自下而上反向推进,这种无奈的行为方式到什么时候能够不再上演?自上而下的模式从制度的制定到执行,什么时候能够成为机制理所当然的运行方式?  
  
一场游行一场梦
主权与人权什么关系

  
保钓,被台湾保钓领袖黄锡麟自认为是一种与生命相伴而生的使命。香港保钓船“启丰二号”8月12日出海。出发之前,船上每一位保钓人士都需要签署“生死书”,表示知道这会有生命危险,一切后果自己承担。民间保钓空前高涨的热情也带来了新问题,一是要不要出海,要不要登岛的争执造成的无成熟机制;二是单靠民间募集资金的局限性始终无法打破;三是被形象地形容为“壮士暮年,后继无人”的年龄断层问题。两岸三地有不少大大小小的保钓组织,但基本都是民间的松散组织,保钓运动迄今近40年,到现在为止新的面孔,特别是80后、90后参与的人并不积极。
  
8月19日这场席卷全国多个城市的保钓游行活动,多为年轻人参与,从中不难看出热血男儿的澎湃激情。游行的队伍中也不乏孩子的身影,当被问到为何带着孩子在35度高温下进行保钓游行?回答是铿锵有力的:“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正如一句评论说的好:国家有事,没有青年的声音是悲哀的。当青年一代起来保钓,当青年一代认识到没有主权何谈人权,我们说希望或许就从这一次次游行示威中开始,民众的觉醒也从这一场场梦想中清晰起来。
  
“爱国名义下的放纵”无疑是造成此次保钓游行一片狼藉的主因,同时“抵制日货”一边成为一如既往反日游行的口号,一边却成为被称作第四媒体的网络一边倒讨伐的由头,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市场经济发展至今,要想真正意义上打破日货所占的主导地位,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就算一些不法分子借此保钓游行为借口泄私愤,打砸知名日系产品店,掀翻日产汽车,但是,组装这些产品的,经营这些产品的,却全部是中国人,也就是说,中国人被自己人耍了一次流氓。无疑事故当中的人权遭遇了侵害,于他们来讲,这场挂着保钓羊头的行为就是一次彻底的卖狗肉行径,想必这部分遭受了切实损失的人群,是无论如何也欢呼不出“钓鱼岛,我的!”口号的。
  
天涯资深评论人梁树新说,砸车反日事件,仔细分析,原是必然。因为从来没有进行过公民社会建设,政府讳莫如深,民间混沌迷茫。在一个经历过十年浩劫,法治精神游离的社会,民间所有行为都缺乏价值观的指引。所以会出现很多离奇的,甚至是完全负面价值的口号和诉求。
  
结语:一场保钓游行的结束,想必几多欢笑几多愁吧。

文章来源:《天涯社区》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