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10月2日讯】村上春树就日本与中国、韩国之间的岛争投稿《朝日新闻》,凤凰网刊发了译文,译文中有这么几段话:
我在《螺旋鸟年代记》这部小说里提过了1939年的“诺门罕战役”。这是国界纷争带来的短暂但炽烈的战争。日本军和蒙古(即苏联)军之间爆发激烈战斗,双方士兵死亡人数到达2万人。我写完了小说之后,造访事件当地,我站在弹匣等遗留物至今仍散落的苍茫荒野上,强烈的无力感袭来,我思考着:“为何为了一片草木不生的不毛之地,人们要彼此杀戮争夺呢?”
我在文章开头处说过了,对于中国书店把日本作家著作下架,我没有阐述意见的立场。这完全是中国国内的事情。作为一个著作者,尽管深觉遗憾,但也莫可奈何。在此,我所能说的是:对于中国这样的举措,请不要采取报复行为。一旦采取了报复行为,就成了我们自己的问题,最终会反弹伤到我们自身。反过来,如果我们抱持着“不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对于他国文化始终不失敬意”这样的冷静态度,这就是我们的一大成就。这就能让我们站在痛饮劣酒的相反位置。
劣酒宿醉终会醒,但灵魂交流之道一日不可阻碍。多少人花费多少心血搭起了这个灵魂交流之道,这是一条无论如何都该维持畅通的重要道路。
其中提到的《螺旋鸟年代记》可能就是林少华译作的《奇鸟行状录》,也有译作《发条鸟年代记》的。这部长篇小说与《挪威的森林》等作品相比,算得上风格迥异,对战争、人性的思考更加细腻深刻。
村上春树提到了战争,还说起“不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对于他国文化始终不失敬意”、“灵魂交流之道一日不可阻碍”。这些话我想不仅是说给日本人听的,也是说给中国人、韩国人,乃至整个东亚文化圈内的大众听的。
在目前这场远未平息的岛争中,中国人、中国政府的表现有许多值得冷静思考的地方。对于长期遭受专制禁锢的头脑来说,对于外国政治的理解常常成为国内政治的镜像。这种惯性思维,再加上内政积蓄的怨气,表现在游行中便是理性,乃至人性的暂时隐匿。与六十年前相比,中国普通民众的思考力仍然是孱弱的,遑论什么独立性。政府在外交上的思维还是没有摆脱“人民战争”的传统,美国炸了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是游行和攻击美资企业;中菲黄岩岛之争,是禁入菲律宾香蕉;中日岛争,又是游行和攻击日资企业。在这些事件中,政府似乎充当了背后“看不见的手”的角色。十多年以来,政府的外交方略已似僵化,很难有新的举措。这不仅不利于国家利益的保护,而且影响到了政府和民众在国际上的形象:简单、粗暴。虽然没有战争,但“和平崛起”的角色也没令人接受。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