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要成“废都”?迁都信阳引热议

【新唐人2013年2月7日讯】(新唐人记者李剑综合报导)近年来,毒雾连续笼罩中国的首都北京,网络上再次掀起迁都的热议。学者汤爱民曾出版《中国迁都论》、上海华顿经济研究院院长沈晗耀和中共外国专家局展望计划办公室执行总干事邵律撰文倡议迁都河南信阳,信阳网站更刊文声称,当局早已决定“2016年迁都信阳”。

北京迁都并非是个新说法。每逢遇到大堵车、沙尘暴、干旱缺水,迁都之说就见诸舆论和网上。特别是近几年,在人口大约2000万的北京除了经常出现“惊天大堵”、“沙尘暴”外,更是常常被一层浓密的雾霾笼罩着,空气质量达到超常的恶劣程度,陆媒称,由于大气条件使雾霾笼罩在北京上空,使其不被吹散,雾、煤烟、汽车尾气、建筑粉尘以及工业排放的有毒混合物滞留造成的。

北京市民则抱怨,他们感到喉咙痛、眼睛刺痛、胸痛、头痛,还有人抱怨说,大雾沉沉,使他们感到一种类似末日般的气氛,许多高楼的顶部都消失在雾中。

去年,沈晗耀和邵律旅港曾合撰一篇文章《迁都:引领中国发展的战略转型》中倡议迁都。12月13日,沈晗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要解决北京集中爆发的城市病,迁都是最好的选择,并提出未来的新首都应选在湖南岳阳或河南信阳

日前,信阳的“农村综合改革研究中心”网更刊文问:“中国迁都信阳的工作是否已经启动?”。文章指出,随着近年来首都北京诸多问题如水资源短缺、人口膨胀、交通堵塞、环境污染、沙尘暴等不断趋于恶化,对迁都问题的讨论迅速升温。

文章透露2012年7月28日,由国家发改委,国家城市规划局,国家环保局等二十几个部门,160多人来到河南信阳就首都迁都进行第28次来信阳考查研究,最后确定中国于2016年迁都于信阳。

文章引述沈晗耀和邵律合作撰写的论文指出,迁都地点应在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连接处的中部枢纽地区建设新首都,确立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有政治权威的“抓手”,以此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生产力分布失衡的状况。具体选址应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生态容量,资源充足、环境优美、气候适宜。

文章引用两位学者的论文结论指出:“武汉本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武汉已经是一个很大的城市,迁都于此势必对其造成更大的压力。所以距离武汉两百公里左右的河南信阳和湖南岳阳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新首都建成后可与武汉形成‘姐妹城’的双城格局。”

去年年初出版了《中国迁都论》的汤爱民在接受港媒采访时表示,迁都是趋势,南移西迁,在长江与黄河间最合适。汤指出,目前湖北西部、河南南部、陕西西南部附近的区域比较合适,“经过我多年的考察研究,认为这些地方具备建设新都的区位优势、自然地理优势、文化优势和社会资源等优势。我也提了一些备选之地,如荆门、襄阳、南阳等”。

迁都之说源于1980年,此后将近30年,每一次环境事件都会引发民间对于迁都的猜想。去年9月17日北京的“惊天大堵”,再次引发民间对于迁都的猜想。当日,北京一场细雨,长安街东西双向堵车,继而蔓延至143条路段严重堵车,北京市交管局路况实时显示图几乎通盘红色。当晚,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以“令人崩溃”,“睹不忍惨”的字眼来形容,称其可以在北京堵车史上记下一笔。

中共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理事陈宝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北京“首堵”已成常态,不“迁都”已经很难改变城市的路况。 民间关于“迁都”的猜想再次被点燃,近期,沈晗耀的“迁都”论及信阳网站“迁都”之说,再次将该话题推到舆论的焦点。

但有人认为,不论将首都迁往何处,都会是再造一个“北京城”,迁都本身并非治本的良药。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