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6月22日讯】【编者的话】《延安日记》作者彼得•巴菲诺维奇•弗拉基米洛夫,苏联人,1942年至1945年,以共产国际驻延安联络员兼塔斯社记者身份,在延安工作。作者以日记形式,根据他的观点,记述了延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全书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与苏共的关系为背景,记述了中共的整风运动、中共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共与当时驻延安的美国军事观察组织的接触以及中共与国民党的关系等问题,均有评述。
《延安日记》
1945年7月9日-(2)
“蒋介石不是一个演说家”,周说“他是提问题的能手,而且他会听别人的话,善于吸收别人的思想。”
周说话很快,面带笑容,拍拍我的肩或拉拉我的手。我看出他同时在留心倾听所有在座者的讲话,他不放过一个字或一个姿态。
驻重庆的中共代表团住在曾家岩。王炳南和陈家康同美国武官保持联系。
康生真是个政客,善于逢迎。康在苏联大约待了五年。从1937年起,他就一直在延安,没有离开过。从1938年以来,他担任情报局局长的职务。
“戴笠是蒋介石手下的特务头子,没人见过他,是个难以捉摸的人物。”康说。
毛怡然自得,姿态悠闲而轻松。一张圆圆的、和譪的脸。毛的嘴能笑,但他的心是永远不会笑的。
“你快成中国人了”,毛对我说,“就连你的朋友都看不出你的苏联人样子了”。
一股明显的烟草味和潮湿的泥土味,布满了毛的地下住室。毛不愿住通常那种房子,要不,人们在几周内就可以为他修建一所。可是,毛喜欢这种地下住室。这种窑洞可以防轰炸,又避人耳目。他住在这里,才感到绝对的安全。
一扇玻璃窗几乎占了整个墙面。透进灰白色的夏日晨曦。
桌上放着一架已被人遗忘的留声机和一堆唱片。烟灰缸、碟子和痰盂里,到处都是烟头。
———-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使我觉得他非常像马克西姆.高尔基作过精彩描述的那个孟什维克,费道尔.鄞恩。高尔基说:“费道尔.鄞恩说话的腔调,表现出他真正的真理看作是自己的女儿;他生了她,抚育了她,现在还抚育着她。至于他自己,费道尔.鄞恩,则完全是卡尔.马克思的化身。而布尔什维克则是些一知半解的粗俗之辈,这从他们对孟什维克的态度,看得尤其清楚。而”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都是孟什维克。”
“实际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是真正的机会主义的哲学。列宁曾一针见血地揭露了这种典型的超级“革命哲学”高调的实质,他说:
“当革命的政党要同小资产阶级份子直接或间接联合结盟,即无产阶级份子与小资产阶级份子结合时,或者革命事件沿着迂回曲折的道路发展时,革命政党往往要因搬弄革命辞藻而大吃苦头。我们所说的搬弄革命辞藻,就是不顾客观环境,一味重复革命的口号。”(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