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如何监管纪委书记?同体监督是死结

【新唐人2014年3月26日讯】(新唐人记者唐迪综合报导)近日,中共中央纪委再次调整内部机构,增设了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一时间,中共喉舌媒体纷纷跟进报导,并借机大肆宣传中纪委此举为破解监察机构“灯下黑”的新尝试。有舆论认为,反腐败的要害在于异体监督,在中共一党独裁的专制体制下,不管设立多少“监察”机构,都属于“党”领导下的同体监督,不可能从根本上发挥反腐的作用,而更容易沦为中共内部的权斗工具。

据大陆媒体报导,中共中央纪委副书记陈文清称,中纪委新设立的“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编制30人,设4个处,专门负责监督纪检监察干部,由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赵洪祝直接分管。该机构主要受理与纪检监察内部人员有关的信访举报处理、线索调查和训诫惩处。

报导称,“干部监督室”现阶段很可能会处理大量反映地方纪委人员的信访举报,而下一阶段将强化下管一级的原则,重点加强对地方纪委领导班子成员的监督和管理。

外界注意到,掌管这个 “干部监督室”的中纪委副书记赵洪祝还有另一个身份——“中央书记处书记”。有分析称,这意味中共高层给这个部门提供了一个“直接通道”,有些情况“干部监督室”可以直接向中央书记处报告。

对此,有海外中文媒体引述“制度反腐专家”的言论表示,目前中共对纪检干部的监督主要在于系统内的自我监督,而来自体系外的监督是“缺失的、滞后的、低效的”。中纪委设立“干部监督室”更多只是应对当务之急的权宜之计,本质上并未摆脱“同体监督”的老路。而“同体监督”存在的制度性缺陷是难以对纪委实现有效监督。

同时,海外有舆论认为,在中共一党独裁的专制体制下,不管设立多少“监察”机构,都属于“党”领导下的同体监督,不可能从根本上发挥反腐的作用,而更容易沦为中共内部的权斗工具。

早些时候,旅美学者何清涟女士曾在《华夏电子报》第211期上发表题为《中共反腐败为何注定失败?》的评论文章,深入剖析了中共极权政治体制下“同体监督机构”的反腐注定要失败的原因。

在这篇文章中,何女士指出,中共贪污腐败之风难以遏制的真正原因在于一党专制,对权力缺乏任何有效的监督机制。

文章表示,多年来,中共的官员群体不断用他们的严重贪腐来证明其所属的统治集团已堕落为一个盗贼集团,而中共当局也不断用各种方式来宣示他们的“反腐决心”。然而,从1996年就开始实行的所谓“官员家庭财产申报制度”至今未见成效;中共当局前后共下达几十次有关禁止官员家属子女经商的文件也全放了空炮,动员官员吐出赃款可保官位的“反腐一二三工程”也阻止不了贪腐现象愈演愈烈的势头。原因就在于中共所有的反腐文章都是在“同体监督”这个范畴里做,而“再好的外科大夫无法给自己动手术,再快的刀也砍不到自己的刀背上”。当局的所谓“反腐败”只是一种政治表态。

根据世界反腐经验来看,“异体监督”的效果远优于“同体监督”。所以“要考察中国当局是否有诚意反腐败,决不是看其成立反腐部门数量的多少,也不能看其下达了多少个档,更不能看领导人的反腐表态,而是要看其是否愿意放弃已经被其自身的实践证明屡屡失败的同体监督。换言之,就是看其是否愿意放弃现有的极权政治体制。”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