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4年11月14日讯】即将在15日上京的学联常委罗冠聪,11月14日凌晨发表文章,谈论抗争的意义。
为何无权者总成受打压的对象?
平等的政治权利,本应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中央政府允诺“民主治港”三十年,至今仍未在港落地生根。政府抛出缺憾重重的方案,企图以“一人一票”包装只筛选剩中央属意人选的选委会提名制度,弄出个贻笑大方的假普选,要求市民“袋住先”。
在过去的民主运动,几近所有合法、建制内的抗争方法都尝试过,每年的七一游行、示威集会,甚至变相公投、全民电子公投都清晰表达市民对普选的渴求,向政府施压,却苦未获得正面回应,人大常委更以八三一框架扼杀全港市民的希望。政改方案一旦通过,香港政府也只会继续官官相卫,香港依旧是权贵商贾的后乐园。
站在历史的转捩点上,我们迫于无奈地,利用公民抗命的行动阻止这个政治制度继续腐朽下去。最近许多民调都显示,占领行动似乎开始令民意反弹,愈来愈多市民希望占领行动结束。诚然,的确这场运动影响了附近的小商户和市民,尤其是需要紧急服助的朋友们,我们为此表示歉意。然而,我们却并不需要将所有罪责都扛在肩膀上,在这条抗命之路上继续前进。我们必须明白,站在历史的角度,当我们扭尽六壬,企图在建制内争取我们应有的政治权利时,这场抗命行动是附带着十分充分的理据以及历史责任。
我们不必带着苦痛和歉疚走下去,因为归根究底,始作俑者是不兑现承诺的中央政府,是无政治魄力的治港班子──他们剥夺港人平等的政治权利,令人迫不得已走上街头。这些民调、民怨,理应是施压予政府,是指向政府的战矛、向公权力表达不满的扬声器,而非指向无权者、抗争者的利刃。
本文网址: https://cn.ntdtv.com/gb/2014/11/14/a1153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