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要办大事 中共财经小组会议释5大信号

【新唐人2015年2月13日讯】(新唐人记者篮彩详综合报导)接连几天,有着习近平背景的“海外网评”接连发博客文章,为此前习近平以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的身份主持召开了第九次小组会议内容进行解读,引起舆论界关注。有分析认为,内容释放了5重大信号指向江派常委张高丽

2月10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在中国大陆经济放缓、人民币兑美元不断下跌、以及房地产泡沫危机在被举世瞩目的大环境下,此次会议的内容未能引起各界太多的兴趣,中共党媒也只是给予简单报导。

2月11日和12日,海外网评V接连发表2篇博文对财经小组会议进行解读。题为《习总说了,北京不迁都,但要迁很多东西》的文章中,重在描述习近平提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带来的变化,后者剖析习近平财经会上讲话释放了5大信号。但二者一致的都提到了习近平对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视,并点出,该重大项目已经提出一年,目前仍还没有正式启动。

文章强调,京津冀一体化,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是习近平提到的重要议题,大战略虽然最后的规划尚未公布,但已经箭在弦上。

而另一篇《习近平财经小组会释放了哪5个重大信号?》的文章中指出,习近平释放的第一个信号是重视“落地见效”;第二个信号是强调主体责任;第三个信号是抓紧抓实;第四个信号是“过去开的会,每个都要落实”;最后一个是京津冀一体化要“三个明确”。

文章提示,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报告。一年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已制定,并进入“审议研究”阶段,但何时通过并公布尚未知。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9月4日,“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张高丽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的身份主持会议。

经过一年的时间,外界分析,张高丽主管的工作似乎并没有达到习近平的预期,习近平本次会议明显对其有敲打之意。张高丽是不好好干?还是能力不够?成为这一项目的敏感问题。

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以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的身份主持召开该组第六次会议,首次被中共媒体公开报导,当时就引起外界的热议。

据了解,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过去16年一直由中共国务院总理担任,习近平出任这一职位,打破了以往惯例。有评论认为,习近平此举意在财权,防范江派常委搅局。

张高丽作为中共政治局常委、中共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却被派遣担任“京津冀协同小组”组长这种地方性职务,去年此消息一出,就有评论认为,张高丽权力不但被架空,而且接了一个“烫手山芋”,因为京津冀间的利益纠缠最厉害,区域共同面临的污染问题和北京“瘦身”问题等,都是“割肉之疼”的利益关系。

张高丽原是天津市委书记,2012年中共“十八大”时进入政治局。中共十八大后,习李阵营通过建立“国安委”等新的权力机构把江泽民派系的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张德江、张高丽的权力不断架空、削弱。海外舆论普遍认为江派的这三位常委现在都面临处境十分尴尬的境地。

张高丽下一步如何使京津冀一体化这个艰钜项目尽快启动起来,将是未来的一大看点。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